拜讀劉俊京近作,感觸頗多。劉俊京學書伊始便一直在魏晉書風中探求,并將典雅的書風作為自己的追求,晉人書韻和宋人風骨成為劉俊京建構藝術精神的精神旨歸。面對紛雜的書壇,面對浩瀚的書法傳統(tǒng)和古今卓然成群的書法先賢,劉俊京始終保持著極為清醒的頭腦,絲毫不為時風所動搖,而審慎而冷靜地為自己選擇了一條穩(wěn)扎穩(wěn)打的學書之路。經(jīng)過多年的探索、思考和實踐創(chuàng)作,從而使自己的書風朝著簡靜雅致的方向發(fā)展。

136×68 價格:20000元
近年來,劉俊京的書法創(chuàng)作兼擅多體。楷書既能中楷又能小楷。所作楷書,注重筆法的精到和對線條質(zhì)感的把握,尤其追求作品氣息的暢達、格調(diào)的高華。用筆婉轉流通暢,點畫風姿綽約,眉目可人,以墓志之峻利疏朗、遒厚精古,參以歐字之嚴謹細膩,結體寬綽而不散漫,疏密搭配得宜,行氣疏朗明晰而氣勢貫通;清姚配中云:“字有骨肉筋血,以氣充之,精神乃出。”縱觀其書作,法度謹嚴,從容蘊藉,筆力輕健,提、按、頓、挫清晰分明,骨氣清朗峭拔。劉俊京的楷書作品,給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其中濃濃的韻致,其書作清而純、靜而雅,以從容不迫、抒情婉約的風格和情調(diào),來闡發(fā)創(chuàng)作主體的遠古幽情。
劉俊京的隸書寫金農(nóng),以圓筆并融合漢簡筆畫,創(chuàng)作中強調(diào)結構變化,但不拘于藏頭護尾等傳統(tǒng)理法,著力于盡情揮灑,于其中求氣韻、求變化、求古樸,擺脫了一般書家囿于一家一派之拘謹、僵化的弊端,結字奇正相生,觸變成形,在視覺形象上以字形的動勢、張力來獲得審美表現(xiàn)的豐富,從而使作品具有特殊的意境與效果,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行書以二王為宗,筆法精練靈活,行筆方圓相濟,并與中增加方筆和側鋒的運用,傾斜欹側,給人以新穎而別致的感覺。更增添活潑和靈動之態(tài)。劉俊京于藝術有著較高的慧眼,悟性和眼光為同輩中的佼佼者。其行書作品,端嚴中巧寓變化,收斂多于舒揚,含蓄多于直張,不激不厲,顧盼有情,洋溢著文質(zhì)彬彬、瀟灑自如的君子之風。

68×68 價格:10000元
劉俊京學書的長處在于善于思索,在迷離時不失理性,因而能廣采眾長,用宏取精。作品線條不以厚重取勝,而是在秀麗、雅致、恬淡中表現(xiàn)其運筆的暢達與精致,于樸實中時見靈秀之氣,展示給人的是一種自然與率真。“清”、“逸”、“靜”是劉俊京書法審美的基本傾向,他以簡靜沖和、清暢溫雅的藝術風格保證了字里行間的虛靈之氣。通過欣賞其書作,窺其創(chuàng)作心態(tài),自由自在,意趣盎然,一筆一劃,皆在不激不歷之中盡顯淡然韻致,其中體現(xiàn)著蕭散簡約、平和靜雅的韻致,頗具魏晉士人通脫散朗之氣韻。
劉俊京的書法作品在選用材料和格式上也非常講究,在形式上求內(nèi)蘊、求高雅、求品位,在內(nèi)容與尺寸的搭配上注意整篇內(nèi)容的完整,力求使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傳統(tǒng)——現(xiàn)代這一遞進文化鏈,在劉俊京的書法中,共同構成了他的藝術實踐的基本存在形式。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對時代審美取向的準確把握。在他的作品中,一般意義上的標識等被降低至極至,通過“靜”、“虛”的精神境界,將單純化成了一種氣象表現(xiàn)出來;尤為難得的是,他所賴以與觀眾溝通的,是作品中洋溢著一種清雅的自然韻致,一種較高的藝術品位,還有作者一份純真的審美情懷。劉俊京的作品以和風細雨式的優(yōu)雅向人們訴說著自己的情感世界,其通篇滲透著文人氣息,自然流露出書法的文化內(nèi)涵。在多元變化的時代,要想形成完整的、成熟的個性藝術語言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有能認清自我,在把握住時代的特征中堅持方向的人才有出路。劉俊京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無處不在體現(xiàn)著這一追求,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到他作品中那種雄渾灑脫的境界慢慢滋生開去,一種個性的、耐人咀嚼的筆墨功夫漸漸沉淀下來,相信隨著時間的 推移,他定會有更多佳作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