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惲笙畫作
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7月21日報道 成功書畫網(微)拍第八十七期預展已正式開啟,據悉本次拍賣將繼續拍出成功美術館館藏當代書畫名家作品30幅,結拍在本周五下午舉行。成功美術館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畫院院長、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南惲笙先生山水畫作也將入選此次拍賣,本網記者將帶你一起走近他墨落太行的詩性山水世界。
賞讀南惲笙先生此次參拍的這幅作品,宋詞中的“云梢霧末,溪橋野渡”閃現在腦海中,中國的文人山水畫自古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傳統。筆墨寫來山邊云,紙上鋪陳江畔舟,南惲笙先生的畫作正是從傳統文化中深入挖掘這樣的詩性文化屬性,方使得其作品在犖犖大眾間脫穎而出,在傳統與時代的筆墨承載里彰顯了超然于物外的藝術審美和人生價值。
縱觀南惲笙先生山水畫創作的歷程,以其在自然、傳統以及個人所悟、學養蘊藏和筆墨鍛造綜合來看,更能感受到期間濃韻的筆墨情致、灑逸的詩意境界。
南惲笙先生生長于太行山地區,俯仰所見皆是太行雄奇的山水,目之所及即為太行密實的草木。長期與自然親密接觸的得天獨厚條件,使得南惲笙先生記憶里刻下了太行山巒云影的記號,因此他筆下山水,在追求中國山水本源正統的山水意韻中,呈現了太行山水“峰、頂、巒、嶺、岫、崖、巖、谷、峪、溪、澗”等題材的雄壯與奇險。
就傳統的繼承而言,南惲笙先生的山水畫作承襲的是文人山水畫作的正脈,其所蘊含是透過自然、時空與宇宙的精神體現和詩意的審美領悟。從成功美術館館藏的其大量山水作品中都會發現,他在陳布景致、安排山水都可見宋人小品山水的影子,而畫中樹木、漁舟、房舍的點綴,山石的皴染也盡可見力求貼近傳統筆墨與圖式,追求以實寫虛、以景融情、情景造境的審美追求。其畫面中,往往峰巒崖嶺、谷峪溪澗,多用點線構成塊面,并以不同墨色重疊布陳。蒼潤濃密處又見通透,繪寫實景處可見靈動,留白虛寫處意味深長。其整體營構,完全是人們理想中,閑適雅致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命體驗。南惲笙先生在這樣的山水之中呈現的筆墨情趣,所透射的正好是幾近千年的中國山水畫藝術蘊涵著中國文化最重要的哲學精神。
回到此次參拍的這幅山水畫作,山邊煙嵐變化如斯,水汽蒸騰于溪澗之上,山巒緩坡罅隙若隱若現的屋舍等等物象,形成自然天籟,與一葉扁舟泊于野渡的靜謐之間,將觀者之神思引入浩瀚山水之中天地萬物、森羅萬象,浩浩然添塞于胸壑人與自然渾然一體。因而南先生畫中熔鑄于山水應有的氣韻精神,其所追求是人生與自然界、生命意識的契合,是宇宙萬物的正道與至理。
南惲笙,1944年生,原名南運生,字鶴渡嶺人。1966年畢業于哈爾濱師大藝術系,后又結業于中央美院。1981年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1986年當選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現為河北省畫院院長、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