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大江先生及其工作室畫家與成功美術館吳辰旭館長合影
成功書畫家網11月8日綜合報道 (記者 馮宜玉) 由成功文化集團、中國人民大學畫院、首都博物館畫院主辦,神州詩書畫報、成功書畫家網、成功美術館、當代書畫家承辦的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呂大江山水畫工作室——“筆墨傳承”師生作品展,將于11月9日在成功美術館拉開帷幕,此次展覽共將展出呂大江山水畫工作室師生作品60余幅。據悉,此展還將有呂大江先生父親、我國當代著名山水畫家呂云所老先生的多幅山水精品展出,對于金城的書畫愛好者而言能在此展中一睹大家山水風采,可謂值得期待。
布展中
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呂大江山水畫工作室導師呂大江先生,助教導師高明先生,及劉雨桐、郭靜、李林娜、趙秉立等工作室畫家將于今日抵達蘭州,為此次展覽及相關活動做準備工作。據悉此次活動期間,呂大江先生還將率工作室師生赴蘭州黃河風情線、興隆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等隴上名勝地采風,初冬季節的興隆山層林盡染,美麗如錦,松柏蒼翠挺拔,野菊朵朵、名剎古寺,真是五彩繽紛、錯落有致,美不勝收。
展覽一角
呂大江先生的山水畫創作,繼承乃父積墨熏染的筆墨方法,立足于太行山水的渾厚自然景觀,以大開合的章法、大視野的視角,展現了其繪畫博大雄厚、意境深邃的畫面風格,展現了當代北方山水畫家陽剛大氣而濃重鮮明的地域山水風貌。
展覽一角
在中國山水繪畫傳統繼承和筆墨開拓上,呂大江先生遵循前人“筆墨精神千古不變,章法面目刻刻翻新”的理論認識,繼承宋人山水“厚密繁茂”筆墨氣象。有荊浩、關仝、李成、郭熙的筆墨元素,但又突破了格式化、概念化的束縛,努力走向生活、走向自然,于宏大的自然關照中,生發出其純厚的氣象。如成功美術館館藏的《古山新寫》等作品,可謂披麻皴染立骨氣,拙重氣魄見精神。畫面中,層層積染而厚密蒼茫,反復皴擦而意周氣密,堅凝的山石、繁茂的樹木構成蒼潤厚重的峰巒,厚黑山石罅隙的飛瀑溪流。同時,其圖式布陳抓住“古山”而“新意”的主旨,打破了傳統窠臼,極盡自然寫實之狀貌,給觀者以全新的感受,畫中之山勢或雄強、或深遠,或宏穆、或渾厚,更體現了北方山水的豐富內涵,畫面呈現出北國崇山深壑,屹然萬仞的豪壯。
展廳一瞥
對于自然,呂大江先生的山水師造化之萬千氣象,在生活與自然中汲取發現,在北方山水的蒼茫之中實驗融合。一方面堅守傳統博大深邃的筆墨精神,另一方面在章法變化上踐行時刻求新求變的藝術實踐之路,使其畫面在或披麻依讓錯落、或點染層級壘染的筆墨基礎上,彰顯出自然山川之骨氣、雜木之豐茂的中國山水卓犖超群藝術氣象。呂先生出生在太行山下,自幼受其崇高英雄的象征精神熏陶,因而其繪畫的題材與主旨也自然而然的著力于北方大山水氣魄的表現與弘揚。其在太行群峰山巒、云濤霧海中捕捉心靈靈感,在對自然的觀察與創作實踐中提煉表現形式,發現美感、錘煉筆墨。這使得他的作品章法豐富多樣,且處處洋溢著意象的鮮活性和生動性,始終貫穿著源于造化的清新感覺和生命的濃烈氣息,呈現出郁郁生機,煥發出生命光芒。
布展后合影
呂大江藝術簡介:
呂大江 (幼名)呂海江 生于河北省涉縣1990年畢業天津美院中國畫系1990--1995年在天津水晶宮飯店任畫廊經理兼畫師1995--1998年赴新加坡工作,獲專業證書,“高峰畫廊”總代理兼簽約畫師。2004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班。曾先后師從著名畫家孫其峰、王學仲、孫克剛、何家英、霍春陽、白庚延、曹德兆等先生,并長期隨家父呂云所先生學習傳統積墨法并努力開拓自己的獨立繪畫面貌。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首都博物館畫院執行副院長、山水畫創作部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呂大江山水畫工作室導師、教授,民盟中央美術院理事,民盟天津市畫院副院長,中國藝術教育研究院委員,文化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創作委員,中國長城畫院理事,京華美術館呂大江藝術工作室導師,清華大學呂云所山水畫工作室講師,天津美協理事,天津美協山水畫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榮獲“天津十佳青年美術家”稱號,新加坡星中國際美術學會副會長,天津市河北區政協委員。
工作室部分師生抵蘭合影
呂大江山水畫工作室教學特色
教學理念與課程配置:遵循潘天壽先生“練筆在課堂、取材在自然、立意在心上”的教導和黃賓虹先生“筆墨精神千古不變,章法面目刻刻翻新”的精神,堅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在狠抓基礎教學的同時,嚴格實施臨摹寫生,創作為一體的教學環節。
1、在課堂上通過山水畫技法課徒,進而進行傳統經典作品臨摹(加強室內功練習),來了解學生的基礎技能與基本水平,磨練同學們的傳統功力。鑒于當前山水畫教學中不重傳統,只重“對景描摹”與“主觀臆造”兩大傾向,我們要特別強調對傳統程式格法的臨摹與訓練,對于練功,要強調“曲不離囗,拳不離手”與“死透了再活起來”強調積墨中“厚而透”的重要性。
2、再進入生活中寫生,培養同學們的觀察力、記憶力、記錄生活的能力。鍛煉同學們直接對景寫生、對景剪裁、對景直接創作的能力!形成粗記、細記、,心記的習慣!
3、在創作課教學中,深入細致地解決創作課中的一系列問題,意在發現、引導、啟發每個同學尋求不同于他人的“自我繪畫語言”樣式。激發同學們的想象力與藝術的“意匠、錘煉、加工”能力,引導同學們將生活原材料升華為“藝術"的”冶煉"的能力。堅持尊重個性,發掘個性,呵護個性,引導個性,張揚個性。著重開掘同學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提倡多元審美,反對“千人一面”,強調“千人千面,一人一面,茲人茲面"。雖然“創造是不可言傳的",藝術個性不是教出來的,但又是可以發現、啟發、引導、挖掘每個同學的創造潛力。所以在教學中會十分強調“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在畢業時希望每個同學都能創作出“即有傳統資質,又具現代精神"的山水畫時代經典作品。
我們除了在課堂上進行正常訓練,還將聘請一些著名專家,學者、理論家,策展人親臨學校指導、講課、講座,擬邀請的有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劉曦林先生、中國美協學朮理論委員會主任《美術》雜志執行總編尚輝、中國美協辦公室主任劉健、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許俊、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韓振剛、中國文聯大型展覽辦公室主任李偉、清華美院導師、天津美院教授何延喆、河北省畫院中國畫院研究員劉麗等先生親臨創作現在場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