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對美育的最新認識和剛性要求

光明日報   2020-11-24 10:13:08   瀏覽數: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中國教育界的大事和幸事。作為一名美育工作者,我發自內心地為之喝彩。在我看來,《意見》有三個顯著的特征。

  第一,《意見》是對美育最高級別的表述。

  美育,一般也稱審美教育。審美是一個人對具有美感的自然或人造審美對象進行感知、享受、判斷和評價的行為過程,而幫助人們形成這樣一種行為能力的教育則是審美教育,即美育。

  審美行為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的精神行為,有著悠久的歷史。與之相適應,審美教育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只是在不同的時代和地域有著不同的形態和方式而已。

  春秋時期孔子提倡的詩教、樂教即是美育,他主張通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步驟塑造一個人的人格。正式的美育思想是18世紀德國哲學家席勒提出的。受席勒美育思想的影響,中國近代一些思想家,如王國維、蔡元培、魯迅等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性,極力倡導美育。蔡元培先生更是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著名觀點,甚至上升到了“美育救國”的高度,而且提出了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感教育“五育并舉”的教育宗旨。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一直在努力倡導美育,并將美育列入國家教育方針之中。然而,美育和作為其載體的藝術教育在學校卻長期未受到真正的重視。其主要原因,一是經濟未能充分發展,二是人們的教育觀念和人才觀未能到達應有的水平。但是,伴隨經濟的發展,這兩個變量的改變正在使情形發生改變。恩格爾系數(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的改變,導致家庭用于文化、教育和其他精神性活動的資金增加,越來越多的家庭將美育和藝術教育作為選項,促進了學校和社會美育及藝術教育的加速發展。素質教育的倡導,使得學校、家庭和社會認同學生全面的素質發展,認識到美育和藝術教育是提高生活品質、獲得幸福感的重要途徑,社會對美育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可以說,黨和國家對美育工作給予的高度重視,正是應和了當代中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大背景。

  美育不僅是黨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被當作立德樹人、培根鑄魂的事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學校美育工作,把學校美育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更是高度重視,強調要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此次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意見》,是迄今為止關于中國學校美育工作的最高級別的表達,體現出極強的權威性,預示著對我國學校美育工作關注度和實施力度的空前提高。

  第二,從育人的高度認識美育。

  按照一般的理解,美育即審美教育。德國哲學家席勒提出美育概念針對的是工業化和現代文明導致的工作的機械性、零碎性和被動性,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性的委頓,以期通過現代社會中的審美體驗和藝術活動彌合人格的分裂。他認為人具有兩種沖動,一是感性沖動,二是理性沖動,然而無論是感性沖動還是理性沖動都具有強迫性,而游戲沖動則是純粹自由的活動。其主要對象是美。美是一種活動形象,是感性與理性、質料與形式、物質世界與其形象顯現統一而生成的。因此,以美為對象的游戲沖動可以成為溝通諸多對立因素的橋梁。

  席勒對美和審美的認識,有其特殊的背景和優點,但也帶有一種應付和被動的意味。《意見》對美和美育卻有了新的認識和表述,指出:“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從中可以看到,除了對美育的傳統理解,即美育是審美教育之外,還提出了美育是情操教育、心靈教育、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這從育人方面更加全面地闡釋了美育的價值,體現了育人價值的溫暖和豁達,具有拓展性和主動性。這是當代中國文化和社會背景下,對美育的最新認識和表述,體現了新的高度和更為豐富的內涵。

  第三,內容全面,要求剛性。

  《意見》的內容全面,整體而周延。內容包括:總體要求、不斷完善美育課程與教材體系、全面深化教學改革、著力改善辦學條件、切實加強組織保障五大部分。具體涉及指導思想、工作原則、主要目標、樹立學科融合理念、完善課程設置、科學定位課程目標、加強教材體系建設、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深化教學改革、豐富藝術實踐活動、推進評價改革、加快藝術學科創新發展、配齊配好美育教師、改善場地器材建設配備、統籌整合社會資源、建立美育基礎薄弱學校幫助機制、加強組織領導和經費保障、加強制度保障、營造社會氛圍。這一文件放眼社會,立足于學校,“應有盡有”“面面俱到”而又重點突出地思考和論述了美育工作的問題。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意見》中除了對時代美育的新觀念進行引領之外,還有一些具體剛性的要求。比如,“到2022年,學校美育取得突破性進展,美育課程全面開齊開足,教育教學改革成效顯著,資源配置不斷優化,評價體系逐步健全,管理機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顯著增強,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明顯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蓋、多樣化、高質量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學校美育體系。”“義務教育階段注重激發學生藝術興趣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高等教育階段將公共藝術課程與藝術實踐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實行學分制管理,學生修滿公共藝術課程2個學分方能畢業。”“建好滿足課程教學和實踐活動需求的場地設施、專用教室。”“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每年組織學生現場參觀1次美術館、書法館、博物館,讓收藏在館所里的文物、陳列在大地上的文化藝術遺產成為學校美育的豐厚資源,讓廣大學生在藝術學習過程中了解中華文化變遷,觸摸中華文化脈絡,汲取中華文化藝術精髓。”諸如此類的表述,使得《意見》柔中帶剛,具有不容違逆的堅定,在相當程度上保證了《意見》的落實。

  《意見》在當下的現實背景中頒布,顯示其特殊的現實意義。放在歷史的框架中認識,它又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將深刻地影響我國學校美育工作發展的進程。

  (作者:尹少淳,系國家教材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國家美術課程標準研制【修訂】組組長,首都師范大學教授)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1621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