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術館館藏作品(一)
文/成功書畫家網 《當代書畫家》記者 馮宜玉
自宋南遷以來,中國書畫藝術的中心也由北向南遷徙,此后近千年以江浙的金陵、蘇杭為中心,“繪事”長久興盛。近現代以來,吳越之地又成為上海文化圈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此以“吳門畫派”、“浙派”、“金陵畫派”等為傳統基礎而發展起來的 “海上畫派”成為當時的代表。周矩敏先生就是成長于蘇州這塊文化底蘊極厚沃土和蘇杭、江浙文化圈中的當代著名畫家。近年來,其又主持蘇州國畫院,承襲歷代文人繪畫之精神,為重振“吳門畫派”雄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與貢獻。而其借助詼諧幽默的筆墨,所創造的當代新文人繪畫樣式,以畫載道、心智造像,為當代“院派畫家”和“文人畫”的代表。

成功美術館館藏作品(二)
周矩敏先生筆下人物畫,所選多為典型人物,亦是“特定時期的特定人物”。如《蘇園寄語》系列作品,將流連忘返于蘇州園林中的民國人物,悠閑自在、恬淡從容的形象,以變形夸張的線條呈現,展現出了文人畫特有的詩意境象。再如《浮世新語》系列里的社會百態,《奉安大典》所展現的特定歷史事件。其畫中所涉人物,多為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民國時期的人物形象,畫家以其俏皮詼諧的筆墨和對人物造型扎實的塑寫能力,再加上長年浸潤在傳統園林文化環境中的熏陶和都市生活的影響,所繪傳神又有韻致,從而也形成了周矩敏饒有意味的題材特色、造型特色和筆墨語言特色。

成功美術館館藏作品(三)
周矩敏畫中所繪人物多以民國時期的知識分子為主,呈現了淮揚、滬上地區的文人雅士們生活的點滴,卻又蘊含著耐人尋味的深層意旨,其“特定時期的特定人物”的創作也為其在當代中國畫壇“新文人畫”奠定了重要位置。
深入剖析周先生畫作,仔細揣度其人物造型,筆者意識到,這樣的繪畫面貌是繼承了近現代國畫大師豐子愷、吳友如等先生風俗人物和簡約夸張的漫畫式筆墨,以及神貌寓意影響的結果。在此基礎上,又吸收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大色塊裝飾性和西畫造型等元素。并將自己所掌握的這些繪畫技能、技巧綜合考慮,采擷所需進行創造性組合,并以極具其個性的筆墨語言和繪畫圖式表現了出來。
究其韻度、追其淵源,周矩敏先生畫作中所繼承的傳統審美觀和汲取藝術營養,遠只非以上所述數條。周先生畫中那些人物形象所傳達的思想情感和文人氣象直追宋元以來文人畫崇尚品藻,講求筆墨情趣,脫略形似,強調神韻的傳統,承繼著吳門傳統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所以周矩敏先生的“新文人畫”,和他所倡導的“新吳門畫派”在對傳統的學習和繼承上是全面的,同時又與時代審美需求是若合符節的。
因此周矩敏先生所塑造的人物,或是民國時期的文人、商賈,或是藏地僧侶,筆墨無論是簡約夸張、詼諧變形;還是色塊斑斕的裝飾性,都具有與眾不同的外貌和個性,都符合形神兼備的造型之理,脫去匠氣、唯取真淳,也符合文人畫作的情趣傳達,不是嗎?
若眾看官以為余所剖析,只為畫家塑造人物需要罷了!筆者認為觀者對周矩敏先生及其畫作的體悟,還很膚淺、表象。余竊以為,周先生在文人繪畫中廣取博收,又悉心選取采擷、筆墨詼諧、銳意創新,恰到好處地把民國年間文人雅士們那種悠閑散淡的生活情景,再現于光怪陸離、塵屑喧囂、忙忙碌碌城市生活中今人的面前,并組合以令人陶醉的蘇州園林景觀鳥語花香之境。其旨是以時代畫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傳承文化精神,創造性的發展傳統繪畫,力圖在詼諧的筆墨語言中創造一種中國氣息極濃的時代文人畫新樣式,其所繪非只神韻兼具、意趣盎然的畫圖一幅也,實為以畫載道的大手筆。
畫家簡歷:周矩敏,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繪畫專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中國畫人物畫藝委會副主任、江蘇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蘇州國畫院第四任院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