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如何來提高中國花鳥畫的水平呢?照我看來,首先要強調中國畫筆墨的重要性。張仃先生講筆墨是中國畫的底線,我則認為筆墨是中國畫的生命線。中國畫如果離開筆墨那就無法談起,筆墨不是一朝一夕能得到的,它要在正確的方法下千錘百煉才能煉就。筆墨還包含著一個個人修養,作者見地高,眼力高,筆墨才能高。我們看一幅畫時,為什么有的畫耐看,有的畫一看就生動,就有一股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其關鍵是筆墨到位,筆墨“松動”。即便是工筆畫或兼工帶寫亦要強調筆墨。我看兩宋花鳥畫,雖然是工筆,但線條很松動,很有筆趣,不呆板,所以顯得很大氣。大氣不是大寫意畫的專長,工筆畫、兼工帶寫都存在一個大氣的問題。
其次,要注意用水。用筆用墨的關鍵是用水,水是中國畫的靈魂。“枯筆取氣,濕筆取韻”,用不好水,畫就缺少氣韻,茍無氣韻,即無生命。而筆墨只有靠水的充分運用、妙用,才能使作品達到出神入化之奇妙境界。
再者,要注意深入生活。寫意畫主要是表現一種意境,一種境界。意境何以產生?我認為要從生活中來,從生活中去吸取,古人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即是這個道理,這就要求畫家要不斷到生活中去發掘,去發現。一個畫家要在生活中有所發現,就要有一種悟性,自然會丘壑內營;一個畫家能在生活中有所發現,觀察時就會達到“物我兩忘”的境地。寫生是畫家與生活的“對話”,只有帶著感情去看就會發現其中的美,從中發現前人未能發現的東西,即所謂見多識廣。我們今天的視野比前人開闊得多,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各種花卉新品種層出不窮,真是千姿百態,隨著國門的敞開,外來花卉日益見多,所以,我們不能局限于傳統的幾種題材。畫鳥畫在題材上也應有所創新,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發掘,有所發展。
花鳥畫的創新,沒有傳統不行,但我們所說的傳統,不是要抱死傳統。我們要學習傳統,要繼承傳統,要研究傳統,但學習和研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發展傳統,發揚傳統,要推陳出新,要借古而開今。我們現在的時代跟古人不一樣,我們現在正處在一個新世紀的偉大時代,這是一個“基因”的世紀,好多發生的事件是古人不可想象的,畫家須要有“與時俱進”的精神。在這點上,我很佩服石濤,他在明末清初時就大膽提出“筆墨當隨時代”的論點。
總之,我們要用現代人的思維,現代人的思想去觀察,去研究生活,再用深厚的傳統功力去表現我們對生活的感受,不斷地體察,不斷地錘煉,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來。
(何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