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治安作品 《我家山水》
老莊的黃老玄學以及魏晉南北朝以來漸盛的佛禪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樣式和筆墨旨趣。“天人合一”是道家在自然觀上的至高境界,同時也是中國山水畫家所追求的繪畫志趣表達;禪宗又有言道:“自心是佛”,所謂明心自能見性也,中國山水畫的創作達到的至臻之境即為修心。由此而見,禪道思想已成為中國山水畫家筆墨、章法中所追求的性靈表達了。所以細究之下,鄭州市美協主席羅治安先生所創的現代“性靈山水”,既是追求中國山水禪道夢境的繪畫樣式了,其在靈動隨性的線條、恣意揮灑的用墨以及心性所致的山水圖示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的創作。

羅治安作品 《 隔山不想見 》
羅治安先生曾來蘭參加成功美術館的采風及筆會活動,筆者也曾有幸采訪到他。在談到山水畫創作方法的問題時,他說:“古人為我們創造的這些技法,斧披、牛毛、披麻,所有的這些技法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當你面對大自然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塊石頭是斧披、那個山峰是牛毛,而這些技法的出現都是前輩大師們從自然中發現并呈現給我們的。”所以,羅治安的性靈山水中所用方法,一筆一線皆出自他對自然山水反復觀察、深入體悟之后的隨性揮寫,乃是性靈之筆、天性之筆。有如此之用筆思想,和這樣的筆墨實踐,畫中有出自禪道境界的表達實可料也!
羅治安先生作畫用墨極多、稍附色彩,且多為淺淡之墨。在水與墨、水與色彩、墨與色彩的融合中為讀者創造了夢幻般的山水意境。在他的創作中,一反傳統“寫實、寫意、寫形”的筆墨思想,而以“實寫、意寫、形寫”的思想行其筆墨之道,并將之定義為中國畫創作的三個階段和三種境界。所以他的畫作中用墨也是墨隨水韻,水借墨彩,隨類而走、隨心成象。雖無行跡,實則有章可循、有跡可照,其可循可照之物即為畫家的心象,是為出自性靈的禪道夢境。
再說他畫中所呈之心性圖式,水與墨的暈染呈現于整個畫面中,超越了天地時間,呈現具象化的“天人合一”思想。畫中之山、水、樹、人,以及時序皆與天際宇宙相融合。著名評論家徐恩存評論羅治安的畫作時說道:“畫家筆下的山中人,踽踽獨行于棧橋或山間野徑上,象征著‘適人之適’、‘自適之適’與‘忘適之適’的圓融認知過程,由此去形諸筆墨,必然產生直入內在精神的形式意味與表現技巧。”所以一個人對于生命、自然的體悟,其社會價值觀念總會呈現在他所付諸的事業及其方法之上,羅治安先生在山水創作上的聚散飄忽、虛實相生、“恍兮惚兮”、萬物一體的圖式方法既是他對生命價值的感懷、對自然萬物的體察感悟。
羅治安先生的現代“性靈山水”畫作,將他對中國傳統哲學思想和繪畫理念中的“性靈本真、生命自在”的本源,及其道家混沌即為原始,佛家“明心見性,去妄存真”的思想用源自內心深處的筆墨、圖式統攝于昭昭大道之下。羅先生性靈寫意山水畫的新實踐與新創造,彰顯了文人畫藝術的高格調,又融匯丹青繪畫于后傳統時代中,是他站在宇宙高度俯察萬物的生命體驗,是他延續中國傳統文化哲思的具象表達,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的中國山水禪道夢境。(文/成功書畫家網 神州詩書畫報記者 馮宜玉)
羅治安,別署羅達,1955年生,河南尉氏人,畢業于河南大學美術系。現為鄭州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河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河南省國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副主任。作品《陽春三月》參加全國第五屆體育美術作品展、《白云不覺暖》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中國西部大地情中國畫展、《秋高氣爽圖》參加中國美協主辦的2003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出版《羅達•國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