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牧青山水畫作《秋染溪山》
國畫藝術之有味、有韻、有神、有趣,就體現在“氣韻生動”四字之上。筆者竊以為,當代畫家牧青的山水、花鳥畫作可當得起此四字。畫之“氣韻”為何、何為畫之“氣韻生動”? 畫作的風格意味或韻味即為畫之“氣韻”,由此而論“氣韻”是畫作傳遞出的精神狀態;若按南朝謝赫所言,“氣韻生動”既是指繪畫的內在神氣和韻味,達到一種鮮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狀態。牧青畫中山水雋永雄渾,以自然之境傳高古之神;花鳥淡雅清奇,以減淡之法寄幽思之情,而皆可見畫作之氣韻生動。

牧青山水畫作《江河千年秀》
以其山水而論,如成功美術館收藏牧青先生的《翠巒清幽》《青山滴翠》《秋染溪山》《江河千年秀》等畫作,主體布局由遠近的山石、樹木、云霧以及點綴于其間的亭臺、漁舟物理構成與布局;通過物理空間錯落有致的安排,進而達到精神的統一,帶給觀者的精神空間感極強。筆墨上,運用細密扎實的筆觸,在墨與彩的堆積中形成了山水雄渾的韻致。山澗飛瀑奔騰、湖面釣叟閑適、石旁古柏奇迥,無論是烹茶論道、煮酒闊談,還是鹿鳴猿啼、漁舟晚唱,均顯現出自然與人類生活和諧相生的氣息。牧青以扎實的國學“蒙養”滋潤著他的山水創作,畫中也就自然流溢著詩書之氣,畫面也更加溫潤華滋,雄壯中又顯秀麗之勢。在汲取傳統國畫山水的基礎上,牧青先生又不忘向西方藝術汲取營養。在創作中不斷探索,把西畫的肌理效果植入中國畫中,使其作品更見質感,其勢亦愈加恢宏。

牧青花鳥畫作《長嘯圖》
牧青畫山水,順應自然運行之理、不急不躁,遵循傳統筆墨精神、不落窠臼。有在傳統山水長期研究實踐的經驗積累,又善于主抓自然山水的本質,在師法自然、傳統中不迷失,能清醒的認識到自己內心的向往與追求。因此他的山水自能顯現出與眾不同的“氣韻”,自然能有昂揚向上的時代精神狀態的表現,也自然就“氣韻生動”了。
牧青先生的花鳥畫作,多采用大寫意的手法,淡雅脫俗、毫無矯揉造作之態。畫作或凸顯鳥禽的空間地位,或著意營造環境、側面烘托。如他的《梅鶴同春》《長嘯圖》等作品,畫中突出鶴、鷹的地位,其造型又有變幻。往往不拘泥于形式的束縛,重在凸顯動物的傲世獨立、聛睨一切的神情姿態。再如他的《翠竹清幽圖》《清夏圖》等,同樣善于主抓畫面的主題表達,通過竹子、蘭草、磐石、芭蕉的組合貼近主旨。他筆下的花鳥展現了國畫花鳥重于情思表達的傳統,體現了畫家寄情于自然花鳥含蓄、內斂的內心的世界。
牧青先生的畫作,因其身心常常徜徉在傳統文化和青山綠水之中,又多次走進太行和黃山,貼近自然、體驗山水,所以無論山水還是花鳥都顯現出了其畫作因厚實的學養滋潤而非同一般的藝術境界。他善畫大畫,善于以憑山遠眺的視角方式,將山巒起伏、白云繚繞、青山沉穩、縷縷白云統籌于畫面之中;善于將花鳥統歸于畫作的主題之下,畫面不拘泥于成法,隨其情思不斷變化。縱觀其畫,或曰滌蕩心塵,或曰坦蕩透明,或曰空靈清秀,皆可見其真情、真心、真藝。景物疏密錯落有致,花鳥清奇雅致有味均現畫作生動的“氣韻”, 味濃、韻張、神凝、趣厚的畫中佳品。(文/神州詩書畫報 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