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術館館藏胡寶利畫作(一)
文/成功書畫家網 當代書畫家記者 馮宜玉
中國山水畫在歷經千余年的發展中,形成了千奇百種的筆墨方法,形形色色的章法樣式,各種各樣的流派風格。或如清幽淡雅的江南水色,狹險奇絕的太行、關山峻嶺;或如重彩金碧的青綠山水,詩境深至的文人山水;或如斧劈刀砍的山石皴擦,平緩連綿的山巒映帶。方法雖多變,樣式亦常新。然國畫山水所要體現出國人最深厚情思積淀的意旨,及其“天人合一”的美學思想從未改變。當代著名山水畫家胡寶利先生的山水創作正是基于這樣的藝術觀念和宗旨,其山水畫作也才呈現出了歷久彌新的生命活力。
觀胡寶利先生筆下的《溪山深秀》《云藏雨散》《鳴山輝秀》等畫作可見其在山水筆墨開拓上的創造力,常常散筆揮灑,枯筆皴擦、濃墨點染。其畫法中雖融入了中國山水畫傳統的皴擦筆墨技法,但并未落入成法窠臼,而是突破了傳統的筆墨方法的束縛。因此其行筆之法也絕不等同于一般意義上的斧劈、披麻、云頭等固有技法。而是以國畫山水豐富的傳統技法為筆墨源泉,結合自然山水的山石塊面特點,將實景中的石塊的“肌理”、“紋路”及其石上青苔等融入筆墨之中成就了他嶄新的“胡氏”山水筆墨風格。

成功美術館館藏胡寶利畫作(二)
另外胡寶利先生的山水畫面營構上,看似工致嚴謹但又在布陳上融入了個人對山水構圖的理解,融入了空間、光色、設計等等時尚藝術的元素,在山石的形體構成上透射出其精神思想的內質。常常傳達出一種幽深、清透的情懷和氣勢,在氣勢中熔煉一種飄逸、輕快的節奏,給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畫面圖式。
胡寶利先生是在對傳統長期淫浸研究而走過來的山水畫家,但他的山水畫又能開拓出區別于傳統、區別于他人的筆墨新程式,呈現出忠實自然山水描寫,并與時代審美若合符節的畫面面貌。這當然與他是長時間的寫生,用真心靈接觸自然山水的體悟觀察有莫大的關系。以其《故鄉順峰》《祥云繞家山》《故鄉晨輝》等作品來看,峰巒林立或大或小、或近或遠,或險絕獨立、或映帶相接,境韻深遠,雄奇秀長。而《故鄉的太陽》中山野人家、荒林草木和諧相生,一抹紅日將山居人家籠罩其中,觀者身上也似乎傳來陣陣暖意,透露出人與自然的親和關系。所以若無對真山真水細致觀察,怎能在虛實相生的山水圖式呈現上給觀者如此“接地氣”的畫作樣式。
當然胡寶利先生的畫作也并非只是單純對自然山水的寫實描摹,而是突破了自然山水實景的框架,將他對于古代傳統和近代大師深入研究和學習的成果,匯聚自然山川、流水、樹木特點后的符號化筆墨呈現,同時這也是畫家秉承山水畫暢神達意、歌頌山河為表現目的筆墨展現。所以他的畫面呈現也往往超越了“真實山水”,具有其難以比擬的壯麗特征,其所傳達的也往往是真實山水難以呈現的文人浩氣。
總之我們能從他的作品中,強烈地感受到藝術家在山水畫作個性圖式、筆墨風格等的繼承創新上飽滿的激情,以及對當下世界的審美變化敏銳的觀察和對生命體的深沉體驗。因此從他的作品來看,其藝術審美是以“繼承為基礎,創新為目地”的追求。而胡寶利先生所繼承的傳統,則是中國畫在長時間的歷史發展中,推陳出新、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他的“胡氏山水”畫境創造在廣泛的吸收中外古今優秀因素的砥礪鍛造中,鑄造了他枯筆渴墨、隨性皴擦的別樣藝術風格。而這樣的藝術審美追求,在冷靜的理性分析和浪漫筆墨揮灑中,所彰顯的正是這個時代昂揚的、明朗的、崇高的美。
畫家簡歷:胡寶利,1955年出生,祖籍山東萊陽。現為中國國家畫院專業畫家、藝術交流部主任、國家一級美術師。文化部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基金會美術委員會主任,文化部藝術市場評估委員會委員, 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全國人大人民藝術家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副會長、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藝術促進會西山國畫院院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