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清智作品
文/成功書畫家網 《當代書畫家》記者馮宜玉
今年在甘肅通渭舉辦的“第四屆通渭書畫藝術節”上,我第一次見到張清智先生,后來由于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2014中國畫壇十大精英人物風云榜”等相關活動多次見到他的畫作,就此對他的書畫藝術多了一些關注。在進一步的了解中我也才慢慢的意識到,張清智先生和他的書畫藝術所展現的面貌代表了時代藝術家積極昂揚的主題旋律,他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崇的藝術家。
張清智先生出生于山東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后來參軍做了一名空降兵,再后來進入藝術院校深造學習繪畫,一步步踏進了藝術的殿堂。也許是由于天性中對藝術的敏感,再加上齊魯大地上孔孟儒家文化的浩然正大和軍旅文化的剛毅堅強的熏陶,使他的繪畫中呈現了古漢文化、現代文化、軍營文化、魯南文化融匯成的獨特的畫風。其所作畫圖中,總是激蕩著大丈夫壯烈與憂傷交融的鐵馬秋風以及對生命、人生至理不斷探索追求的激情。其畫作講述的是英雄的壯懷激烈如《橫斷山》《雪里行軍情更迫》,其堅強不屈如《2008中國汶川》《玉樹情•民族魂》,其樸實真誠如《惠安女》《高原初雪》。
因此在筆者看來,張清智先生的畫作無論山水、人物、花鳥,還是軍旅、抗震救災、少數民族、邊地風情,不僅能帶給觀者對生命的思考而且也與時代旋律十分貼近。其所囊括的藝術主題是我們這個民族博大的情懷,堅強的精神和扎實厚重的文化。
就拿他最為觀者熟知的《橫斷山》《吐魯番的葡萄熟了》《高原初雪》以及近年來創作的“抗震救災題材”等巨幅作品來說,其情懷、境界、氣魄都讓我贊嘆不已。《吐魯番的葡萄熟了》,為慶祝豐收的喜悅,吐魯番各族人民在葡萄樹下載歌載舞,其為我們所描繪的曼妙柔美的舞姿、熱情奔放的性格、勤勞樸實的品質,展現了新時期邊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歡慶、對祖國富強的歡欣,這是畫家對于時代大美主題旋律呈現,也是其獨特繪畫語言對客觀世界、對內心世界的探索。
而《2008中國汶川》《玉樹情•民族魂》等作品的創作,更是浸透著畫家對災難中,國人堅強不屈、戰勝災難的現場切身體會,使其真正用心靈去感悟那場人類的磨難的有感而發。兩幅百米長卷,所繪人物眾多、場面宏大,畫中人物傳神動人、呼應穿插。但其關照到了那場與自然災害特殊斗爭中,上到中央領導下到普通百姓方方面面的場景。《2008中國汶川》創作于“汶川地震”發生不久,可以說在當時極大的鼓舞了軍民與自然災害斗爭的激情。因此筆者認為,張清智先生創作的“抗震救災”系列作品,體現了老百姓的生存狀況,表現出一種生命的希望、一種力量。其畫面中呈現的不僅僅是災難,更呈現災難中任然充滿斗志的人。當然作品雖然描繪了人生最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的場景,但最重要的是啟示人類、警示人類。這些作品的創作展現了張清智先生作為時代藝術家,對時代、民族前途、百姓命運的關注,是藝術家歷史責任感的展現。
一個時代的藝術家,其所創作的作品唯有在展現時代、歌頌時代中可以永葆其藝術精神的歷久彌新。在張清智先生的筆下,無論是邊地藏、維吾爾、哈薩克等各族人民純樸勤勞和熱情奔放的精神面貌,還是國人面對大災大難所展現出的人性光輝;抑或是古代賢士的優游林下、雅集高論、醉臥花間的瀟灑高潔,東方女性低眉流盼、翹首昂目、感春賞秋的優雅婉轉,都呈現出當代藝術家對歷史、對文化、對藝術、對時代主旋律的贊揚與歌頌。其畫中人物神色姿態、萬丈火熱的情懷,山巒雄渾博大的壯美,花鳥鮮活嬌艷的情狀,在生動、逼真的形象塑造中,在歌頌祖國山川的圖畫中,在繪寫自然花鳥的和諧共生中,帶給觀者振奮人心、積極昂揚的精神鼓舞。
畫家簡介: 張清智,1954年8月生于山東省蒼山縣,國家一級美術師,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華僑畫院院長、中國華僑文學藝術家協會副會長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