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6月15日報道 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成功美術館、成功書畫家網推出的“水墨隴原•成功美術館館藏甘肅當代國畫名家作品雙線聯展”,即日將通過成功美術館、成功書畫家網,以“O2O”展覽模式,與廣大書畫愛好者、藏家見面。甘肅省著名書畫藝術大師、當代穆斯林書畫藝術大師馬西園先生的書畫作品也入選此展,與廣大書畫愛好者和藏友見面。
馬西園先生是甘肅省乃至全國,全面繼承中國書法、繪畫優秀傳統中,難得一見的書畫藝術巨匠。馬老先生從藝七十余載,心無旁騖、耕硯不輟。這也是西園老人入選此次“水墨隴原•成功美術館館藏甘肅當代國畫名家作品雙線聯展”的重要原因。
馬老無論書法、繪畫其筆墨都極其純粹、渾厚,堪稱雙絕。他善用長鋒,筆墨揮灑,山嵐、舟舸、花卉,常常一揮而就。其書法初學“二王”,后學“漢魏隸篆”,鉆研近代何紹基、康有為、擅長行書,在融匯古今中終成其雄厚樸厚氣象。其山水創作取“倪•黃”筆墨之精髓,筆底的一切逐漸恣肆、波瀾壯闊。又以黃賓虹為宗,于其焦墨山水之上砥礪春秋、潛心研究。其花鳥,以文人繪畫為宗,確有徐渭、半千之象。以書入畫,信手而揮、花葉隨成。如此次拍出的這幅花鳥,筆如刀刻斧鑿,花葉中隱約有金石之氣,線條中有天地之音,其作畫之韻律可見一斑,可謂之信手花葉,氣象天成。
尤其是近年來幻化范振緒、黃賓虹等諸位大師筆法墨跡,其法度已突破前人之作,淬其精髓、推成出新,隨意揮灑、意在筆先。概而言之,西園老人在不斷的筆墨實踐熔煉中形成了其如鐵馬秋風、筆底千鈞的雄渾風格。而其運筆之力量,線條之減淡,形象之概括,意境之深遠,亦愈加現其“大象無形”的藝術審美意旨。
以其在書畫界的成就地位而言,其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已在全國有了較大的影響力,素有“南有黃秋園,北有馬西園”的盛名。曾與陳半丁、李苦禪、常書鴻、胡佩衡、王雪濤、金息侯、張伯駒、李可染、董壽平等大家相交甚厚。現當代多為業界名家,對其推崇備至,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國美院教授王伯敏先生,贊其“如在戈壁灘頭掘出幾口井,焦枯中見滋潤,妙在其中。”
馬西園,1929年生,回族,伊斯蘭哈芝,甘肅蘭州人。生自書香門第,14歲學習書畫。50年代拜范振緒先生為師,60年代與陳半丁、李苦禪、常書鴻、胡佩衡、王雪濤、金息侯等為友80年代又與李可染、董壽平、關山月、張伯駒等相交。書法初學“二王”,后學“漢魏隸篆”,鉆研近代何紹基、康有為、擅長行書,李苦禪先生曾跋其書云“西園先生書法近古,近代實不多見,可永寶之。繪畫初學“倪.黃,”,后宗“黃賓虹”,成獨特風格。
作品賞析: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山水作品(一)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山水作品(二)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山水作品(三)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山水作品(四)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花鳥作品(一)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花鳥作品(二)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書法作品(一)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書法作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