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美術館館藏李桂泱畫作《雪塬圖》
畫家簡歷:李桂泱,號開山工、苦吟齋主,1946年1月生,河南省許昌市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石家莊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作品《自有天地在人間》入選全國第七屆美展,獲河北省美展一等獎;《好山好水好人家》入選全國第九屆美展,獲河北省美展一等獎等。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桂泱畫作《古流厚土》
文 /成功書畫家網 《當代書畫家》記者 馮宜玉
筆墨和題材是國畫重要的組成,是畫家情感生發、審美表達的最直接載體。在山水繪畫中,皴、擦、點、染,山川、樹木、樓閣、亭臺,以及山水之間生生不息的生靈就是最直接的反應。李桂泱先生的山水繪畫,以情感波動、情愫流溢而成的線性筆墨,構成了其山水繪畫獨樹一幟的筆墨樣式,形成了“李桂泱式的山水皴法”。而其專注于黃土高原之上塬野、溝壑、山峁等物象題材的畫作,觀注黃土地特有的生命體,形成了獨有的審美語言,也構成了他山水繪畫的風貌。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桂泱畫作《一方水土》
品讀李桂泱先生的山水筆墨樣式,鮮有古人名家或者某門某派痕跡,卻又有傳統繪畫綿延至今的精神氣度;充滿了黃土大地、秀麗山川等自然山水的蒼茫磅礴之氣,在線寫組合上又有其高度概括濃縮而成的筆墨精粹。深入剖析、究其原因,筆者發現是艱苦卓絕、與眾不同的學畫經歷和過程,造就了他風格迥異,是艱難困苦的生活體驗和感悟成就了他具有生命感悟的山水繪畫。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桂泱畫作《暮靄》
由于家境困頓,少年輟學十七歲當了一名鐵路工人,碾轉于內蒙、東北、京郊、晉、冀、魯、豫、川陜等省區,歲月蹉跎但對于繪畫夢想的追求李桂泱先生從未停止。尤其是上世紀70年代他在山西的經歷,讓他一生都癡迷于黃土山水的創作之上,在山西黃土地溝溝壑壑中的速寫,不知疲倦的繪畫,奠定了他的畫作對黃土山水、對北方山水獨有的筆墨解讀樣式和生命體驗。正是三四十年來堅持不懈的寫生,對自然山水最直面的觀察,目識手記、心追神往是他不會迷失于古人浩瀚的筆墨之中,因而讓他在師法古人的取舍中,遍覽名家、立定精神,舍棄形式并追求暢神而往之。也就有了其成名之作《自由天地在人間》《黃土魂》中,既有對國畫山水的繼承與發展的呈現,更多的是對中國山水畫領域黃土文化的開拓。再比如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此次“翰墨之約 末夏藝象——成功美術館丙申夏季館藏國畫作品雙線聯展”活動,及成功美術館館藏的《一方水土》《大河春秋》《雪塬圖》《暮靄》等。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桂泱畫作《湖山有情》
有人曾認為李桂泱的山水中沒有線的呈現,但筆者認為恰恰相反,畫家正是將國畫線縱橫、伸縮的空間變化發揮到了極致,使其線條的變化,在他的畫面中更為自由、靈活,更富生命力。點線積累、密集通透,構成組合樹木、窯洞、房舍、牧歸,其線的組合帶給讀者厚實卻又透徹,專注黃土卻又不顯單薄的特征。而其對黃土大地的厚實特征呈現上,線條縱向伸縮形成大量的濃淡墨塊、色塊并線狀平行相疊,又在疏密排布中疏密相當、形成留白,以其不專一家、不落成法、不拘一格的綜合性墨法特征,構成其獨創“黃土”上的筆墨皴法的樣式。同時也賦予了黃土地濃重的歷史感、滄桑感與厚重感。比如《雪塬圖》中,積雪覆蓋黃土高原溝壑的蒼莽;《暮靄》中,落日余暉中黃土大地飄渺遙遠。長期在黃土地上的游走、生活、思索、探尋,使李桂泱先生的黃土山水繪畫,在呈現黃土大地生民的生活上變得更為真實,這種真實并非形象上的相像,而是靈魂上、精神上的貼近。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桂泱畫作《大河春秋》
還是《暮靄》中,以黃昏沉沉暮靄之中黃土地和生活于之上生民,構成整幅畫作的靈魂,塬上的犁地的牛和趕牛的人,打麥場上忙活的人們,溝坎、塬地、窯洞……切切實實的生活,沒有荒山禿嶺的凄涼也沒有人間樂土的做作,完全是融匯自然之力、宇宙蒼茫的滄桑變遷與精神涌動。這也讓讀者透過其筆墨,看到了李桂泱黃土山水在精神內涵、在氣質上最為真實的一面,看到了畫家內心對黃土山水最豐富、最完滿的解讀。
進而在鮮明的線性獨創性筆墨與黃土地特殊的題材相互影響中,李桂泱先生帶給了我們對黃土大地最為真實、貼切的感受,無論是田園式的詩意圖畫,還是山野之中的自然之音交響,都能感受到的生活錘煉、自然感悟的藝術審美。
朝暉中的耕者、落日里的牧歸,以及散布于塬野之間的小橋、流水、人家,草垛、窯洞、炊煙,無處不洋溢著最為真實的生活氣息,以及黃土大地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張力。而這種黃土大地特有的田園牧歌,讓多少于城市喧囂迷離的人們向往追尋,向往牧者吟唱的信天游,追尋落日里歸家時內心的踏實。冬日里的雪野荒塬、大河兩岸枝椏伸向天空的雜樹,縱深的溝壑、迭起的山峁,霧雨風云、夕陽晨輝,展現了時序更替中黃土高原之上的自然律動之美。而這所反映的正是,中國山水繪畫傳承千百年來亙古不變的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筆者也深深體會到,這種遨游于天地之間、暢達于自然之韻的精神狀態,也正是國畫山水蘊藏最為奧妙之處,是神游宇宙、萬物同在審美哲學。
桂泱先生的黃土山水畫作,立足于黃土大地“大”與“厚”的氣象表達,以其充滿自然靈性和傳統神韻的線寫筆墨樣式,架構山水的視覺效果,營造其山水與傳統有所區別的個性畫面。同時又以其筆墨線性的獨創性,黃土高原題材的符號性,帶給讀者時代山水繪畫,貼近生活、接近地氣之美的享受。在畫面山水意像最妥帖、到位的塑寫呈現和畫家內心對自然山水最直觀、真實的感受中,達到其情緒、精神、思想、審美,與黃土高原之上的山川、河流、草木以及生命心象的高度統一,也帶領觀者的靈魂走進黃土高原最純凈的精神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