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9月8日報道 為配合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盛大召開,由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成功美術館組織“敦煌朝圣 助力文博•‘一帶一路’現當代名家書畫藝術精品聯展”活動,已于近日隆重開啟。據悉由成功美術館館藏的甘肅省著名書畫藝術大師、當代穆斯林書畫藝術大師馬西園先生的書畫作品也將入選此次活動。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先生花鳥作品《一花半葉》
品讀馬西園先生近年來的作品,愈顯減淡、愈見本真,回歸于中國書畫藝術審美最深處,在筆墨的源頭上發現并呈現給觀者。細細看來,在長久的錘煉、實踐中,馬老先生幻化范振緒、黃賓虹等諸位大師筆法墨跡,其法度已突破前人的范疇,淬其精髓、推成出新,隨意揮灑、知黑守白。在看似最簡單的線條組合中,一點點的走向畫面的深處、筆墨的深處、畫家的精神深處,往往在本真的線和空白中,發現中國書畫藝術洗盡鉛華后的本象,是萬籟俱靜后的空谷幽深,是天地和諧的自然大道。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先生花鳥作品
追述往昔,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馬西園先生就已在全國有了較大的影響力,曾與陳半丁、李苦禪、常書鴻、胡佩衡、王雪濤、金息侯、張伯駒、李可染、董壽平等大家相交甚厚,時有“南有黃秋園,北有馬西園”的盛名。現當代多為業界名家,對其推崇備至,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國美院教授王伯敏先生,贊其“如在戈壁灘頭掘出幾口井,焦枯中見滋潤,妙在其中。”由此,也看見其在書畫筆墨上的道行,可見其所經歷、所耕耘過的滄海桑田。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先生山水作品
而其創作,書法、繪畫俱佳,尤其是筆墨都極純粹、渾厚,堪稱雙絕。曾多次觀其創作,無論書、畫,均用長鋒,筆墨揮灑中胸中氣象,洋洋灑灑出現的紙上,山嵐、舟舸、花卉,常常一揮而就。其書法初學“二王”,后學“漢魏隸篆”,鉆研近代何紹基、康有為、擅長行書,在融匯古今中終成其雄厚樸厚氣象。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先生山水作品《雨后》
其山水創作,早期取“倪•黃”筆墨之精髓,筆底的一切逐漸恣肆、波瀾壯闊。后又以黃賓虹為宗,于其焦墨山水之上砥礪春秋、潛心研究。其花鳥,以文人繪畫為宗,確有徐渭、半千之象。以書入畫,信手而揮、花葉隨成。而近年來,在體悟中國書法、繪畫筆墨的審美精神和哲學反映中,與見其風骨。如此次入選的這些作品,筆如刀刻斧鑿,山巒、溪河、花葉、蟲鳥中隱約有金石之氣,線條中有天地之音,其作畫之韻律可見一斑,可謂藝本無象,信手線寫,自然流露。

成功美術館館藏馬西園先生山水作品《雨后山色》
馬西園,1929年生,回族,伊斯蘭哈芝,甘肅蘭州人。生自書香門第,14歲學習書畫。50年代拜范振緒先生為師,60年代與陳半丁、李苦禪、常書鴻、胡佩衡、王雪濤、金息侯等為友80年代又與李可染、董壽平、關山月、張伯駒等相交。書法初學“二王”,后學“漢魏隸篆”,鉆研近代何紹基、康有為、擅長行書,李苦禪先生曾跋其書云“西園先生書法近古,近代實不多見,可永寶之。繪畫初學“倪.黃,”,后宗“黃賓虹”,成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