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10月12日綜合報道時值,寒露已過,霜降將近。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成功美術館聯袂成功書畫家網組織此次“墨韻秋晚 繁露為霜——丙申成功美術館‘館藏四季•秋’書畫作品聯展”,將于今日在成功書畫家網將與廣大書畫愛好者和藏家見面。

本次展覽南惲笙畫作《溪山秋高》
此展立足于館內藏品,選取呈現秋季變化、反映秋天景色的山水、花鳥、人物畫作,在介紹收獲、傷別、嘆時、思想、懷人的悲喜物象國畫描繪中,探尋傳承文化藝術經典,追本溯源尋找藝術與自然、藝術與生活的融會醞釀的醇香悠長。在以翰墨畫筆歌詠“秋水共長天一色,落霞與孤鶩齊飛”的艷羨山水中,體悟天地自然的物候變化;于“淡巷濃街香滿地,案頭九月菊花肥”的花落蕪蘅中,品鑒人文流傳的厚重博大。

本次展覽阮江華畫作《海島秋實》
詩經有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唐代詩人顏粲作詩《白露為霜》曰:“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應鐘鳴遠寺,擁雁度三湘。”古人悲秋、傷秋、詠秋,也更畫秋。譬如北宋的《秋塘雙雁》、南宋夏圭的《錢塘秋潮》、元代趙孟頫的《鵲華秋色圖》,以及明代吳門畫派陳淳的《菊石圖》,清代石濤的《重陽登高圖》等。近現代以來也多有以重陽登高等應景的山水畫作,以菊桂草蟲為題的花鳥墨章,如齊白石的秋蟬、蔬果花鳥作品,張大千的重陽登高山水畫,以及李可染的《萬山紅遍》等反映主旋律的經典之作。

本次展覽鐘應舉畫作《肇興秋韻》
因此對于古往今來的國人而言,秋季既是充滿詩意浪漫時節,又是肅殺悲涼的一載晚景。感慨秋風蕭瑟憂傷之感的季節,是文人詩歌唱和也更是畫家筆韻翰墨創作的最好題材。對于秋的主題,當代的畫家群體也不例外創作了大量反映秋景的色彩絢爛、慨嘆秋季的丹桂飄香、歌頌秋天的五谷豐登的繪畫、感懷晚秋的寒霜凄苦草木凋零:其內容上有對全國各地秋天風景的精彩描繪,也有借景抒情,對時代進步、祖國繁榮昌盛的贊頌;有國畫、水彩、版畫等不同的藝術門類,也有寫實、寫意、抽象等多樣的表現方式,從中可以看到不同畫家對秋天主題的不同詮釋,呈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

本次展覽閻真畫作《柿子嶺的九月》
此次“墨韻秋晚 繁露為霜——丙申成功美術館‘館藏四季•秋’書畫作品聯展”,將以網絡展廳為載體,以網頁和美術館微信公眾平臺展覽的形式介紹優秀的書畫藝術國粹。此次聯展活動也是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用現代觀念提升和純化傳統藝術內含,用現代的技術平臺弘揚傳統文化精神、展現現代精神氣象的創新性聯展方式。我們力求把傳統的厚重與現代的快捷相結合,在宏大的時空背景上,重鑄中國書畫藝術的無限魅力,彰顯豐收之時,沉郁之美的國畫之秋。
附:“墨韻秋晚 繁露為霜——丙申成功美術館‘館藏四季•秋’書畫作品聯展”入展畫家及作品:
山水:阮江華《海島秋意》等,南惲笙《溪山秋高》等,白墨《高原秋牧圖》,孫奇成《秋滿江塘》,陳天鈾《塞上駝鈴》,段新明《秋陽》等;李桂泱《秋收時節》等,陳華民《蘆蕩十月歌不斷》等,鐘應舉《肇興秋韻》等,鑒長春《高秋連天》等;
人物:周矩敏《登高望遠》等,冷珍《秋艷》等、閻真《野菊花》,王萬成《金色時節》等,柴京津《賞秋圖》等,李月秋《一地秋風醉瀟湘》等;
花鳥:楊志印《金秋》等,劉彩軍《霜月荷塘》等,路民《碩果累累》,王云花鳥,李輝《秋色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