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1月6日報道 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成功美術館、成功書畫家網《當代書畫家》《神州詩書畫報》成功美術館微信公眾平臺,聯袂百余家專業書畫及媒體機構發起的“2016——2017年度書畫名家”活動評選結果,已在成功書畫家網、成功美術館微信公眾平臺首先發布。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湛江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湛江畫院院長馮兆平船景山水畫作也入選該活動。
眾所周知,在中國山水畫的傳統里,舟船多為點綴畫面,增加生氣的物象。以船為主要描繪對象,并大尺度占據畫面的畫作可謂少之又少,描繪海港船隊的更是絕無僅有。近年來,馮兆平先生以湛江海岸和海上舟船、浪濤、帆影等等為對象,融匯中西繪畫以及版畫等技法,開創的“船景山水”題材繪畫開拓了中國山水繪畫的畫面語境,為當代中國繪畫的發展開辟了“新的航道”。
筆者認為,馮兆平先生的“船景山水”開創之所以取得廣泛的認可,首要因素是這樣的題材和畫面樣式是貼近生活,反應勞動人民的作品。在他的畫中,無論是千帆競發、搏擊海浪,還是靜謐港灣、海港日出,都是海岸勞動人民在與海的斗爭和依附海洋討取生活的現實寫照,是海疆兒女與自然中浩瀚海洋生生不息、割舍不掉的最真實關系,因而每一幅作品都仿佛有帶著咸味的海風吹來。有和諧相處、有斗爭屈服,現實中海民們的出海、捕撈,結網、收獲,都依賴于在一艘艘的舟船,這也正是畫家讀來親切的“船景山水”,要告訴讀者的最深刻的生活體悟和藝術反映生活的精神。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這樣的“船景山水”,在畫面樣式和筆墨上融合的元素,契合當代中國人的審美需求。有傳統國畫山水的表現形式,比如畫面中船的組成,大多用長短不一、疏密不等的線條組成,海面的暈染、浪花的洶涌都有水墨點染的筆墨樣式存在。由此細究往下,即可發現其對線與墨色變化的駕馭能力可以說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而有此功力當源自畫家在書法上的練習為他國畫中的“線”奠定了基礎。
同時,馮兆平先生或借鑒、或取舍于其他藝術樣式中的元素都符合人的視覺神經的需求,西畫中的光影、明暗,以及版畫的一些元素的運用,都能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完全符合作品創作的需求。尤其是用大潑墨的方法,借鑒西洋畫的表現手段,渲染出云與海那非常豐富的層次與形態,更有利于主題的烘托與情感的渲泄。這在畫面的效果和藝術創新的探究上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畫家簡歷:馮兆平,1943年生,廣東省陽江市人,1962年畢業于廣東湛江藝術學校美術專業。現任湛江市博物館副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湛江市美術家協會主席、湛江畫院院長、廣東省政協委員。
馮兆平作品賞析:

成功美術館館藏馮兆平作品

成功美術館館藏馮兆平作品

成功美術館館藏馮兆平作品

成功美術館館藏馮兆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