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4月14日綜合報道,“臥游八荒山岳 暢神筆墨丹青——丁酉成功美術館館藏山水畫作聯展”,即日將通過成功美術館、成功書畫家網以及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微信公眾平臺等,以“O2O”展覽模式,與廣大書畫愛好者、藏家見面。本次展覽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以成功美術館、成功書畫家網等為基礎平臺的框架,再次深挖館藏作品的藝術內涵、細致分類館藏作品的文化屬性。為廣大書畫愛好者打造一場,以墨色為藝術基調,以歌頌祖國山河,呈現時代風格的山水畫作為標準的高水準線上線下聯展活動。
山水畫,是最能體現中國人情思和哲學觀的藝術樣式之一。其發展成熟的過程,呈現的是民族集體對生命意義的追問,也是中國人與自然之間沖突關系的發展歷程,更是縱情山水寄寓水墨的圖畫呈現。古人云:“智者樂山,仁者樂水”。其所反映是國人以山水之性情喻其品格、德行的寫照,因而中國的山水畫在創作中注重由情感到氣格的意境營造,“師造化”從真景而造景,再至“化境”。從親近自然、回歸自然,到宇宙萬物融為一體,達到主客觀世界的渾然一體;當然也更是創作者與欣賞者在潛移默化的真境、神境、妙境高深境界之中的隔空心神相會,是國人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追求精神境界升華的載體。
古人游山玩水,暢達于“煙消日出不見,欸乃一聲山水綠”的山水意境,喟嘆“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的宇宙之空間,同時也在山水畫面的創作中,實踐了他們的筆墨理論。諸如宗炳提出的透視法則:“豎畫三寸,當千刃之高;橫墨數尺,體百里之遠”。以及與宗氏同代的王微在《敘畫》中提出了“望秋云,神飛場;臨春風,思浩蕩”的怡情說,和“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盡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說。魏晉之后更有荊浩總結提出的中山水畫的系統美學理論、勾斫程式法則、中心全景模式等等。
當代的國畫山水創作,繼承歷代以來諸家優長,在新的文化環境和審美形態中,又吸收了西畫藝術元素的特征,深入觀察自然,吸收黃土高原、秦嶺、太行、西北大漠、西藏雪山、熱帶雨林等藝術形象,使山水畫重新注入生氣,呈現出全新的局面。無論是西部雪山大漠的廣袤遼闊,還是瓊島山海的風光旖旎;無論是巴山蜀水的夜雨煙嵐,還是太行關山的峰回路轉,都是時下山水畫家關注的重要題材。
“臥游八荒山岳 暢神筆墨丹青”,在對山水繪畫的時代筆墨和時代精神的關注上,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蘭州成功美術館,近年來始終堅守“經典化、高端化、精品化”的收藏理念,“專業化、品牌化、常態化”的藝術交流和研究宗旨,傳承經典弘揚國粹,關注時代體現價值。與一大批全國知名藝術家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邀請到千余名書畫藝術家參與其所組織的書畫藝術交流活動。并運用成功書畫家網、《當代書畫家》《神州詩書畫報》、成功美術館微信公眾平臺等傳統與新興媒體與業內一線專家,在線上線下達成有效書畫專業知識的交流和書畫藝術活動的宣傳。
此次“臥游八荒山岳 暢神筆墨丹青——丁酉成功美術館館藏山水畫作聯展”,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成功美術館,將選取30位成功美術館館藏名家山水的繪畫作品,在成功美術館和成功書畫家網同時展出,也是成功美術館館藏量、館藏品類、館藏水平的充分展示,更是成功美術館對既能表現時代氣息和風貌,又有厚實傳統筆墨功力和創新意識藝術家及其作品關注的信心展示。
附:“臥游八荒山岳 暢神筆墨丹青——丁酉成功美術館館藏山水畫作聯展”入展藝術家:
張復興、周矩敏、顧平、胡寶利、阮江華、馬西園、陳天鈾、段新明、南惲笙、游桂光、李桂泱、顏景龍、謝輝、程兆星、白墨、向中林、劉艷會、馮漢江、王良、鐘應舉、張連貴、葛建偉、楊彬、羅煒、陳華民、盧云亭、壽一峰、何仁誥、顧大明、高雪濤

張復興冊頁之《自在山房》

張復興冊頁之《居此清涼境不聞車馬喧》

周矩敏畫作《園居》

顧平畫作《春水悠哉》

阮江華作品《一江水春流》

陳天鈾畫作

李桂泱畫作《暮靄》

劉艷會畫作《松聲靜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