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次拍賣朱常棣畫作《紫龍山下》
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4月20日報道 成功書畫網(微)拍第七十九期預展已正式開啟,據悉本次拍賣將繼續拍出成功美術館館藏當代書畫名家作品30幅,結拍在本周五下午舉行。成功美術館簽約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四川省山水畫會會長、成都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朱常棣先生畫作《紫龍山下》也將入選此次拍賣。
川地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從高原、山地、峽谷到盆地、丘陵、平原,從江河湖泊到溫泉瀑布,從巖溶地區到丹霞地貌所含豐富,可謂雄秀奇幽、風光旖旎。因而此地,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成長之鄉,是藝術繪畫傳承之所。巴蜀山水秀美、川地人文厚重,從五代時的黃筌、宋代的蘇軾,到近代的張大千、蔣兆和、石魯等國畫巨匠,都是出自川地的畫界翹楚,在中國繪畫史有重要建樹,留下了眾多不朽名作。朱常棣先生就是在這樣的秀麗自然滋養下,搜盡“巴山蜀水”奇景打草稿,在真實山水之景基礎上突破成法藩籬,關照時代審美創造出了其別開生面的山水繪畫面貌。
蜀山之雄秀、巴水之奇險,被歷代畫家所重視吸收,無有不聲名鵲起、名震一時。譬如,1932年年屆七旬的黃賓虹攜吳一峰結伴入蜀,一路沿江寫生,登峨眉、青城,游嘉陵江等蜀中名勝。正是巴蜀之旅“青城坐雨”、“瞿塘夜游”的經歷成就了黃賓虹繪畫的飛躍,亦成為其晚年“墨法”、“水法”變法的契機。四川省山水畫會會長、成都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朱常棣先生,正是根植于這高聳青云、奇秀險絕的巴山蜀水和對故鄉風物的眷戀,并以超越時代、超越命運的質樸、坦誠的訴求,在其強烈的自覺審美情緒和本土文化認同上,繼承與創新融匯于一體,成就了其既具地域風格,又有現代視覺效果的“常棣皴”。
這樣的畫面,在枯筆皴擦、率意揮毫的大塊面組合,虛實濃淡、黑白相生的辯證統一下,創見性的構建出了適合自己的筆墨語言。使其筆下山石渾厚張合之中又顯幾何的立體形狀,同時又與米點、雨點等傳統皴法構成的蔥茂草木的對比中彰顯了他山水的美學意趣和自然精神。
因而朱常棣先生的山水畫,既反映了人類現實生活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又通過畫作中自然山水與人類活動對比,呈現自然雄渾的氣象以及宇宙洪荒的博大力量。他以一種具象的抽象意味,一種寫意與寫實相結合的手法,使他的作品不僅獲得新的形式結構與筆墨語言的鮮活性與獨特性,也使他的作品獲得了由個人真切體驗和感受而帶來的浪漫詩性,呈現出宏闊壯麗、明朗清新、激越悠揚的風格特色,明顯地回蕩著時代精神所譜寫的旋律。
綜而觀之, 在朱常棣先生的筆下不論是甘、阿高原地區的民俗風情,峽山、險谷的巍峨氣象,還是川西農家的風土人情,都是一種人間煙火、蓬勃生命的 ‘人世之畫’。”此次參拍的這幅《紫龍山下》,既反映了人類現實生活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又通過畫作中自然山水與人類活動對比,呈現自然雄渾的氣象以及宇宙洪荒的博大力量。
朱常棣,1938年出生于重慶,1960年畢業于成都工學院。1962年跟四川著名花鳥畫家朱佩君女士學習中國花鳥畫,后自攻中國山水畫。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藝委會顧問,四川省山水畫會會長。成都市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藝術委員會顧問。成都市委統戰部蜀都書畫院副院長,成都市政協書畫院副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