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彩軍畫作《風雨清池蓮香遠》
本網訊(記者 馮宜玉)成功翰墨走進青島,丹青筆意映照膠澳。“成功美術館2019名家書畫全國巡展·青島展覽”即將在青島國際會展中心開啟,成功美術館館藏的200余幅名家書畫佳作將與廣大島城藏友見面。山西美協副主席劉彩軍先生墨蘊荷彩、清遠溢香的水墨“荷花”畫作,將為在此次展覽中為廣大青島書畫愛好者,帶來墨彩紛呈的“荷”之高潔美。
劉彩軍畫作《碧荷霜滿紅猶在》
“劉彩軍先生筆下所繪,將水與墨交融的精彩紛呈之象展現的淋漓盡致,墨在水的作用下呈現出斑斕多姿之態,更能映襯‘荷’之高潔脫俗。”藏友彭先生賞讀劉先生畫作,贊嘆不已:“荷花的一生都是多姿多彩的,從‘小荷才露尖尖角’到‘映入荷花別樣紅’再到‘留得殘荷聽雨聲’,無不是生命的積極向上與絢爛多姿。劉彩軍先生善做荷花,且能表現‘荷’不同生長時期的美,無論是夏日盛開的荷,還是秋天的秋塘殘荷,都以其豐富多變的墨色和清雅麗質的筆墨意蘊,彰顯生命的昂揚之態……”
劉彩軍畫作《映日荷花分外香》
蘭州資深藏友朱先生在與記者交流時認為:“讀劉彩軍先生筆下的‘荷作’,多用淡墨的恬淡優雅和色彩的明媚鮮活,無論造型構成、畫面布局、線條韻律,都以前人的經驗為基礎構建自己的語境,以自己的審美視角,給眾多的書畫觀眾闡釋了花鳥畫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當談到將要在此次“成功美術館2019名家書畫全國巡展·青島展覽”上與廣大觀眾見面的幾幅畫作時,他又這樣講,“此次即將展出的《映日荷花》《荷香》《碧荷霜滿紅猶在》等作品,線墨穿插、墨色相彰,更能體現畫家身上的文人氣質和水墨精神……”
劉彩軍畫作《荷香》
在談到劉彩軍先生近年來的山水畫的筆墨實踐時,成功美術館評論員以其《風雨清池蓮香遠》《映日荷花分外香》做了解讀,“他的作品從來不缺乏對當下新筆墨語言的審視,《風雨清池蓮香遠》一畫,以橫幅構圖荷葉或濃墨厚重,或淡墨清雅,又以水珠點染營造出風雨之后荷塘清遠之象,讓時人向往不已。《映日荷花分外香》畫家又以色墨相襯、墨色無礙的繪寫,詮釋了荷花盛放時絢爛奪目、芬芳悠遠的氣象,畫中墨彩與赭色相交輝映而成的姿色更能反襯‘荷’之嬌艷,更符合當代人的審美取向。以此觀之,劉彩軍先生所用筆墨關注的不僅僅是花鳥繪畫的傳統精神和畫家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更尊崇‘筆墨當隨時代’的畫論。”
記者了解到,劉彩軍先生從事書畫藝術創作近四十年,從事美術教育也二十余載,其在長期的創造與教學中對于中國畫的傳統與發展形成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和看法。他堅決踐行于中國花鳥畫的傳統,又不落成法窠臼,通過多年對前人筆墨、題材的實踐研究,又大膽取舍構建了自己的語境,以自己的審美視角,給眾多的書畫觀眾闡釋了當代花鳥畫的生命力。他的畫既有自己的個性,又將自己的藝術觀點和審美取向融合在創作中,與同時代的藝術家們一道創造了時代的筆墨語言。他是畫者亦是藝術教育工作者,在自己的創作和引導人的創作中他都將眼光放在繼承和發展的高度之上。正如本網評論家在與劉先生交流時贊嘆的那樣,“劉彩軍先生熱愛藝術教育亦如其熱愛繪畫一樣,滿腔熱情矢志不渝。如其所言,‘拿起畫筆,畫就是起自己’,對于學生的培養劉先生也是如此。他曾說;‘藝術教育從根本來看,是民族精神塑造的一種手段,關乎尋常,需遵循傳統,承擔文化之脈,以更開放的姿態,在繼承和發展的觀念上,認識美術教育,不可有絲毫的懈怠’,烈烈之心、諄諄之言猶在耳邊回蕩。”
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資深評論員馮先生讀其畫作贊嘆道:“在與劉彩軍先生多年交流學習中,我深刻的認識到一位有責任擔當的美術教育工作者的情懷,認識到一位有歷史責任感的藝術家的擔當。‘不誤人子弟’的內心袒露,‘彰顯時代’的藝術情懷,亦如其筆下的荷花,雖是‘塘中荷影伴秋光,紙上芙蕖留暗香’的感嘆,但其中更多的是畫家對荷之高潔的贊美,使其對墨彩紛呈的筆墨意韻的深度詮釋與解答……”
畫家簡介:
劉彩軍,1962年生于山西陽泉。1984年畢業于山西大學美術學院版畫專業,曾在陽泉市美術院從事專業美術創作,1996年調入山西大學美術學院任教。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藏書票研究會理事,山西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版畫學會常務理事,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山西省政府咨詢組專家、學位評估指導組委員、文藝創作研究中心特聘專家。
作品《鄉村之春》入選第七屆全國美展,《冬衛》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白光》入選首屆全國水彩畫展;曾獲第六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銅牌獎和全國性專業展覽二等獎、三等獎及優秀獎等,發表和撰寫專業論文多篇,出版畫冊《劉彩軍作品集》,多幅作品被專業機構及個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