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長勝山水畫《太行初秋》
“高山流水覓知音”。古往今來,對高山流水的筆墨寫照一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藝術傳承之一,備受文人雅士的熱愛和推崇,也讓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對大自然產生執著的追求和向往。文人雅士皆想棄紅塵而隱居于此,他們寫“醉溫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自有山泉入,非因采畫來”、“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畫家則用筆與墨,水與色來展現山水的綿延更古,奇峰萬壑,清幽靜謐的大自然之氣。今天,我們來賞讀李長勝先生的山水佳作。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長勝山水畫《溪山春曉》
先生在寫生的基礎上融合自己對山水的所感、所悟,創作出一幅幅 充滿生命氣象的山水佳作。《溪山春曉》《溪山春韻》《太行初秋》《春到江南》等作品中,先生以精湛的筆墨皴擦和剛勁有力的線條,描繪出險峻的峰巒,奇峰相連,層巒疊嶂;山峰之上草木叢生,豐茂繁盛;山下有流水穿過,嘩嘩作響,樹木掩映中可見屋舍坐落,靜從中來;山澗云煙環繞,飛鳥徘徊,動靜之間彰顯出山水的生動活力。《溪山春曉》一畫中,淡赭石、淡墨、留白映襯渲染出遠山的飄渺綿延;近處峭拔的山石以淡綠著色,與墨色形成光影明暗的對比;明黃色、靛藍點染出春意萌動的景象,一切都在生機煥發。再看《太行初秋》,構圖開闊,層次分明,山石的質感強烈而堅韌,昭示著巍巍太行的浩蕩之氣。那些長在山石崖上的樹木,或黃、或紅、或黃綠相間,煙云變得薄而透,流水變的清而澈,秋山明凈而如妝,秋意淡淡已漸染這片土地。色彩明暗對比明顯,留白為畫面增加了些許淡然朦朧之美,在墨色的流動之間襯托的山水愈加清幽靜謐。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長勝山水畫《秋山雅居》
欣賞先生筆下的《家住青山綠水間》《春生雅居》《溪山雅居》《秋山雅居》等山水畫,奇山、秀水、怪石、幽徑、小橋、人家等豐富的傳統繪畫意象融合進畫面之中,幽居在如此清雅寧靜的山野之間,體味古人質樸的隱逸生活,流淌的筆墨間蘊含著不盡的詩意。我們從中可以感受到畫家對祖國山川獨到的體悟和對大自然萬物細致的觀察,筆墨中融入了對山川深厚的熱愛之情。透過李長勝先生扎實的筆墨藝術和對傳統文化深厚的積淀,讓欣賞者領略到山川的萬千氣象。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長勝山水畫《萬壑云嵐》
在中國人的思想意識中,自古就有登山臨水的傳統,在登高望遠的、極目遠眺中體驗廣大和幽微的天地大“道”。李長勝先生的《萬壑云嵐》《白云沿山》《收盡萬壑云煙》等佳作,畫面氣勢雄宏浩大,構圖飽滿,墨彩質樸,皴擦點染出清幽靜謐的自然山水風景,畫中峰巒層疊,綿延千里,云霧繚繞,草木繁茂,流水飛泉,奇石錯落。整幅作品動靜結合,虛實相生,遠山近景層次分明,帶給人深深幽浩大的山水奇觀。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長勝山水畫《家住青山綠水間》
再觀先生《靜中聽水遠》《云霧山中聽泉聲》《春山不語水做聲》等作品,置身白云深山之處,坐聽山水、林間的萬籟之聲。《靜中聽水遠》一畫,宏闊大氣,布局嚴謹。遠山層疊,綿延相連,群山腳下人家坐落,石階蜿蜒,曲徑通幽。畫面中草木繁茂,山水相依,平靜的河面上有漁舟泊岸,在晚霞的映襯下整個山川都充滿了滿滿的生機感。整幅作品著色彩清新亮麗,既展現出山水的自然神采,又弘揚了時代的淳樸典雅之風。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長勝山水畫《靜中聽水遠》
李長勝先生的山水畫,寫山水新風貌,傳自然之靜氣,在墨彩揮灑之間帶給人們青山綠水的繁榮景象,畫面內涵也契合了時代所提倡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化理念。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長勝山水畫《云山霧中聽泉聲》
畫家簡介:
李長勝,曾用名李奉軍,1967年生,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黃海畫院副院長,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工作室畫家、中國水墨畫學會理事。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長勝山水畫《溪山春韻》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長勝山水畫《溪山雅居》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長勝山水畫《秋山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