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美術館館藏吳一峰山水長卷《玲瓏山即景》
吳一峰先生是二十世紀以寫生探索山水畫變革最富成果的畫家之一,他的寫生堅持了傳統筆墨和空間結構,形成了以傳統水墨方式謳歌祖國西南山水風情和江山新貌的獨特路徑。著名美術評論家郎紹君曾言:“吳一峰先生是一位曾被長期忽略但真正重要的藝術家”。中央美院教授、美術史論家薛永年認為:“吳一峰先生在創作中走向自然,走向生活,用中國傳統畫法去寫生,在寫生中回復了山水畫的生命活力,發展了山水畫的技法。”美術理論評論家陳履生在2007年8月25日的《美術報》上撰文說,“吳一峰先生的創作實踐詮釋了二十世紀中國畫變革的歷史,是研究二十世紀中國畫發展、變化的一個重要的個案”。顯然,吳一峰先生的山水畫承載了一個時期人們對山水畫審美的變化和提升,彰顯著鮮明的時代精神和深邃的傳統文化底蘊。

長卷局部一
比如《西部成功書畫家》即將刊載的吳一峰先生創作于1990年的一幅長卷作品《玲瓏山即景》,以長構圖的形式融情于景,詳細的記錄了先生對巴山蜀水的寫生所見。畫面中山巒疊嶂,群峰綿延,云霧環繞,草木華滋,流水清潤,又不拘泥于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的寫實意象,筆墨在皴擦、點染中更加突出畫家對整座山川氣象的主觀創造力。遠景、近景、中景層次分明,氣韻連貫,以白描架構出山岳流水的氣勢和立體形態,設色或清雅,或華滋,或渾厚,或蒼潤皆隨景而走。作品立足傳統,從自然山水中提取精神底蘊;又突破古法,注重心靈的所。
長卷局部二
吳一峰先生早年拜師馮超然,又先后受業于陳迦庵、鄭午昌、朱天梵、汪仲山、黃賓虹、謝公展、樓辛壺、熊松泉等,是一位出入于師徒傳授和新式學校兩種教育的畫家。先生的對景寫生,多用毛筆作白描式勾畫;其創作,皆以寫生稿為母式。陸儼少說吳氏筆下的“高山大野,遠林平楚,江流之湍急,雨霧之凄迷,以及通都大邑,關隘津梁,皆可按圖索驥,指名而得”。(編輯整理 成功書畫家網記者汪利利)

長卷局部三
畫家簡介:
吳一峰 (1907年6月-1998年1月)平湖人,字一峰,別名士浚,又名立,自號大走客,別號吳竇圌,齋名“一峰草堂”。受業于劉海粟、朱天梵、鄭午昌、方介堪、潘天壽、姜丹書、豐子愷、黃葆戉、陳摩等;遍臨劉海粟“存天閣”珍藏之歷代名畫原作。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詩書畫院顧問,成都畫院顧問,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出版有《吳一峰蜀游畫集》《吳一峰國畫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