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簡歷】
陳龍,號葆光、石澤堂主。1967年12月生于甘肅,現居北京。研究生學歷。先后就讀于河南大學美術系、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中國美術家協會首屆山水畫高研班、北京畫院高研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美術家江山行畫家組主持畫家、北京敦煌中國畫院院長、定西市政協委員、湖北省畫院研究員。
成功美術館館藏陳龍先生部分作品賞析:

陳龍先生山水畫《蒼茫云海》
陳龍先生畫作《空谷幽居圖》

陳龍先生畫作《云溪幽隱圖》
陳龍先生山水畫《山寺晴嵐》
心游萬象——葆光藝道隨筆
以傳統為宗,以自然觀化,以象悟道,以老莊哲學為根基,領悟“坐忘”、“心齋”、“玄同”的境界,達到神與物游,物我兩忘,天馬行空式的自由藝術境界。
山水有三美:筆墨、意境、結構。用意境指揮筆墨、無須實景而自由創作。以意接物、物為我用、筆隨心轉、隨意生發、無往不可。以全部身心去感悟、去體驗、去觀照、去感應一個超越地域、超越時空、永不滅度的精神追求,把個體生命投入到宇宙大生命之中,從而超越個體生活有限的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
畫以格高、意古、思遠、理深、景物幽閑、筆精墨妙者為上。前賢言:畫要有士氣、有禪意。惟求乎法之中,終超越法之外矣。畫者詩之余,詩者文之余,文者道之余。不學道、文無根,不習文、詩無緒。不能詩、畫無理,不能書、畫無法,固知書畫皆士人之余技,非工匠之專業也。孔子曰:“志于道、據與德、依于仁、游于藝。”莊子謂“原天地之美而達到萬物之理。”乃藝之至理。
藝術不能脫離哲學。哲學告訴我們,透過藝術了解生命。透過藝術領悟一種自由,讓生命獲得解脫,恢復人原有的完整性。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說,和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是影響中國繪畫發展的兩大主要學說。儒學信奉中庸、敦厚平和、陰陽和諧,是入世的(主要表現在主題內容方面)。老莊道家是儒學對位的補充者。莊學強調是“無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是出世的,超功利的。在創作規律、審美方面直接影響著藝術的發展。其表現特征:形象大于思想,想象重于概念,大巧若拙,言不盡意,用志不紛,乃凝于神。而藝術重要的恰恰是其審美規律。
中國藝術與西方藝術之所以不同,西方哲學推崇理性(以科學為依據)。叔本華提出意志與理性抗衡。叔本華認為:“意志本身在本質上是沒有的、一切止境的,它是無盡的追求”。而弗洛伊德不是自然的存在,是社會的存在。尼采是唯意志論者,主張藝術家高度擴張自我,表現自我。
為藝者不可不修身,修身之道,唯在一靜也,靜能生慧,慧能生悟,靜可觀萬物,性能方可情逸。老子曰:“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復觀”。摒除雜念就可以達到心中空無虛物,虛室生白,凝神內守就可以保持絕對的清靜,觀萬物競相生長,就可以得出事物往復循環的道理。
畫求內美。老子曰:“其出彌遠,其知彌少。”向外奔逐的越遠,對道的認識就越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致于無為。”求學的人,其學(知識)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則一天天的減少其情欲文飾,減少又減少,一直到“無為”的境地。如果能夠做到無為,即不妄為,那就沒什么事情做不成了。
前賢謂:“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火。”吾言對畫者不善書,則無法。古今大畫家者無以不是書法大家。筆墨乃中國畫的語言,無筆墨不成中國畫。筆墨源于書法,書法之高決定筆墨之高下。
看畫觀其款,便知其造詣深淺,因此古今大畫家者皆善書。繪畫在經過宋之前的“有我之境,”發展至元之后的“無我之境(文人畫)”始,更強調筆墨,重視書法趣味。把中國的藝術推上了它的最高階段,書法與繪畫、詩文的緊密結合,成為畫家的基本要求和理想。
書法就是寫字的藝術。漢字是以“象形”指事為本源(書畫同源)。漢字作為書法,是真正意義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是行云流水,剛柔并濟,負陰抱陽,沖氣以為和,富有生暗示和表現力量的線條美。是表現藝術家性情審美和學養的藝術。
名家評論
觀陳龍的山水畫,使我產生了一種長久未有的激動,好的畫要能打動人,他的畫就打動了我,他有極強的畫面組織和創作能力。
——黃潤華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陳龍山水畫有深厚的傳統,又能化解出新意,作品呈現了一種蒼厚深遠的元渾氣息,并且在某些方面有其獨到之處。
——龍瑞 中國畫研究院院長
陳龍自隴上來,大西北的雄峻山川啟蒙了他,他的畫有蒼茫渾厚之氣。筆墨茂密沉實是他的藝術個性的顯示。
——孫克 著名美術評論家
陳龍的山水畫筆墨深厚,線條沉穩、墨色厚重,有著成熟的風格樣式。
——王仲《美術》主編
今得見陳龍新作《隴山幽勝圖》,該圖長十米,高一米,應屬鴻篇巨制。明沈周云:年不過四十不可妄作大畫,古人尚有此感慨,可見做大畫之難,然此長卷千山萬壑,置陳布勢為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畫中景物井然有序且筆墨沉雄,厚重處無堆砌板滯之病,清淡處亦無潦草流滑之弊。吾與陳龍相交已久,今見此圖已知陳龍畫藝大有精進,不禁為之竊喜。
——何家安 河南省國畫院院長
陳龍山水畫作品能試圖將傳統的文化符號轉換為當代所熟悉的景觀和樣式,充分體現了他對傳統文化當代性和地域性的深入思考與感悟。
——尚輝 上海美術館著名美術評論家
陳龍的山水畫圖式層層積壓,畫面博大、深遠,是對傳統的一大突破。
——呂云所 天津美術學院教授
每至金城,均有收益,今天至敦煌中國畫院,有幸觀陳龍先生新作——十米長卷《隴山幽勝圖》,可謂大飽眼福。此作氣勢不凡,意趣十足,甘陜美景盡收眼底,高原山峁窯洞人家,錯落有致,生機無限。陳龍先生年輕,然傳統功力頗深,駕馭如此長卷游刃有余,縱觀全畫,力追古法又多新意,實為成功之作。
——羅寧 陜西省國畫院常務副院長
2003年10月中旬因藝事赴蘭州會同好友羅寧、陳乃華相聚,留宿敦煌中國畫院,得幸拜觀舊友陳龍老弟所繪十米長卷《隴山幽勝圖》。陳龍老弟之畫,基於傳統,用筆高古又有時代氣息,吾認為此手法描繪甘陜山山水水更為至上,吾受益匪淺,喜哉幸哉。
——吳東民 海南省畫院院長
陳龍的山水畫題款書法水平之高,在當代畫家中少有,如此年齡能達到如此水準,實屬不易。
——陳斌 西安美術學院教授
參加全國美展:(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
1994年山水畫《秋鎖秋院》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
2002年山水畫《隴山秋色》入選第十六屆全國青年美術作品展。《大野蒼茫》入選第十屆全軍美展。
2003年山水畫《浮嵐積翠》獲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優秀獎。
2003年山水畫《華岳晴云》獲第二屆中國西部大地情全國美展優秀獎。
2004年山水畫《崇山暖翠》獲第二屆中國法制宣傳全國美展金獎。
2005年山水畫《隴山幽邃》入選第二屆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會員精品展。
2005年兩幅作品獲中國當代實力派畫家“走進張家界”寫生展優秀作品獎。
2006年山水畫《溪山幽趣》入選“黃河壺口贊”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2006年山水畫參加中國美協首屆創作高研班作品展獲優秀獎。
2006年5幅作品參加“東方之韻”——當代中國畫名家美國洛杉機邀請展。
2006年3幅作品參加中國畫名家法國巴黎邀請展。
2007年山水畫《隴東山高》入選第四屆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精品展。
2008年9月獲“改革開放30年杰出藝術家” 稱號。
2008年12月獲“第七屆中國時代十大卓越藝術家”稱號。
2010年應邀為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創作山水畫。
2011年作品被199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康奈爾大學終身教授查普森夫婦收藏
舉辦個展及收藏:
1990年鄭州美術館,涇川縣文化館。
1994年蘭州西部美術館,蘭州大學。
1998年陜西美術館,蘭州大敦煌美術館。
2007年大連美術館,煙臺現代美術館。
2010年新疆美術館。
2015年烏魯木齊美術館。
2016年延安革命紀念館。
參加由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江山行”畫展,先后在武漢、上海、蘭州、西安、石家莊、大連、揚州、南京、鄭州、三明等地美術館展出。
作品被中國美協、湖北美術館、上海美術館、揚州美術館、河北美協、河北畫院、中央電視臺、人民大會堂、國務院管理局、釣魚臺國賓館、中央黨校等單位收藏。海內外私人收藏二千余幅。
作品發表及出版:
作品發表于《美術》、《美術報》、《藝術狀態》、《國畫家》、《中國書畫報》等學術報刊。出版《陳龍山水畫集》《陳龍書法集》等各類合集十余本。
(圖文來源:畫家本人提供,成功書畫家網綜合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