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培增花鳥畫《一堂和氣》
山東畫家孫培增先生是一位全能型畫家,從其作品中可以看出,山水、花鳥、人物皆有涉獵,且各具筆墨風貌。山水古樸典雅,意境悠遠;花鳥清新淡雅,抒情達意,生機盎然;而其筆下的人物水墨酣暢,略帶夸張的筆墨刻畫出人物的精神氣韻。今日,小編將為廣大書畫愛好者推薦的是畫家孫培增先生及其國畫作品數幅。

孫培增花鳥畫《芳心向春盡》
孫培增先生多寫人物畫,其水墨寫意人物畫最受各界書畫人士的喜愛,于人物的造型、色彩渲染,以及人物所處環境的處理和空間架構都獨具筆墨特點。在先生的人物畫中,仕女、高士、孩童、老者、儒釋道等皆有創作,輔以花鳥、山水為背景,以扎實的傳統筆墨精神和精湛的墨彩運用塑造出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的《一堂和氣》以夸張的手法刻畫出笑容滿面的笑佛形象和憨態可掬的童子形象。人物置身于蓮花盛開的荷塘之中,坦胸露肚,滿臉笑容的笑佛手執一枝盛開的蓮花,笑得開懷、灑脫;天真無邪的孩童手握盈實的蓮蓬,稚趣可愛。畫家以蒼翠碩大的荷葉承載著人物形象,也承載著人們內心美好的生活愿望。畫面中人物形象傳神生動,自然荷塘為背景,墨彩酣暢,意趣盎然。再看《芳心向春盡》一畫,取自然園林之景,營造出一種幽靜、恬淡的空間意境,背靠著亭柱的妙齡少婦,手執書卷,望著滿園的遠去的春意,寂寂依柱惆悵。畫家通過對人物造型和面部神情細致的摹寫,將人物的性格表現出來;再通過對環境、氣氛的渲染烘托出此時此地人物內在的心理活動。作品構圖巧妙,色彩淡雅,寄情于景,又以景物的頹敗對應人物悲傷的心情。

孫培增人物畫《山林蔥蘢靜無事》
“中國繪畫無論是人物畫,山水畫或是花鳥畫,都不滿足于客觀的描寫,它更高地要求以形寫神,形神兼備,以景寫情,情景交融。……”在孫培增先生的繪畫中,很直觀的表現出中國畫的這一特點,他的繪畫貼近自然,反應生活,創作中借鑒傳統山水畫、花鳥畫的筆墨技法和構圖程式,以現代人們的審美意識將“天人合一”的文人思想呈現在畫面之中。如《山林蔥蘢靜無事》一畫,孫培增先生在表現人物形象的同時,也著力營造出恬淡、幽靜的自然山水意境。天真、活潑地孩童在園林之間自由自在的玩耍、嬉戲,尤其是孩童之間俏皮的互動形象的塑造,充分表現出孩童天真活潑的天性,在空寂的園林、假山之間我們仿佛能聽到孩童們吵鬧玩耍的聲音。又如作品《在那遙遠的地方》,則通過舒朗、空曠的背景,呈現出草原、戈壁曠涼的山水意境,他將人物置于其間,把高原人物獨有的精神特質刻畫的真實而自然。

孫培增花鳥畫《在那遙遠的地方》
縱觀孫培增先生的國畫作品,以古樸的筆墨和充滿溫馨氣息的情致營構出富有生活意味和詩意意境的畫面。先生從藝多年,亦有著扎實的筆墨功底和深厚的文化、藝術底蘊,他“師古人,師造化”,更師本心。所以,其畫面中總是充滿樸素的田園風情和恬淡的生活意趣,包括他筆下的古典人物和花鳥題材作品,也仍然洋溢著鮮活的生活情感,體現了這自然生命無限的活力。譬如這幅《吉祥的日子》,畫家以人們喜聞樂見的“雞”為題材,寓意人們美好的幸福生活。題材很常見,卻飽含著畫家不同的情感、韻致,透過筆墨的變化和五香的對比映襯,我們更能理解畫面中的人文精神。(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汪利利)

孫培增花鳥畫《吉祥的日子》
畫家簡介:
孫培增,號抱璞,1963年生于山東諸城,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央民族畫院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