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麟畫作《一江春水》
中國陸地深遠廣大,恢弘蒼茫,人們多喜歡登高望遠,于高處,站在一地方,以多視角,俯視山水,把握全面,此乃是中國山水畫理念中的“以大觀小”。以全面,博大,悠遠之視角品萬物生靈,此類廣胸懷、大視野,讓人極容易想到“大象無形”,“大色無彩”等博大精深的藝術理論。
大象無形一語出自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一章。老子在說到道的至高至極境界時,引用了"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等說法,意思是:最白的東西好象是污濁的,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較晚,宏大的音律聽上去往往聲響稀薄,宏大的氣勢景象似乎沒有一定之形。大象無形可以理解為:世界上最偉大恢宏、崇高壯麗的氣派和境界,往往并不拘泥于一定的事物和格局,而是表現出氣象萬千的面貌和場景。古人以樸素的方式,闡明了中華文化的宏觀定位和發展定向。可以說,厚德載物和大象無形,正是一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歷史悠久的偉大國家所特有的景象、特有的氣派,是一個有志于肩負人類歷史重任的偉大民族共同體所需要、所應有、所能以自持的文化風格和整體面貌。所以,有藝術家于這滄海之中,不刻意顯示、不過分主張,兼容百態,有意化無意,大象化無形。在賞畫之余,在此“大”“無”系列的藝術理論基礎之上,關于色彩說的另一理論——“大色無彩”便應景而生。廣西美術家協會主席謝麟先生的畫作便有此蘊味,讓人思“大象無形”之際,又可觀“大色無彩”。
中國畫不注重從固定角度刻畫空間幻景和透視法,沿古今時代軌跡細思,此理念被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在傳統創作中,傳統畫家在把握大自然內部節奏時,通常不是從固定角度透視一個焦點,是用流動視角,飄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將登高及遠后所俯視和遠眺之景組成一幅氣韻生動的畫面。然而,這種信守傳統并堅守的畫家不是全部,有少部分畫家不甘于安逸現狀,在堅守傳統,繼承和發揚的基礎上,借助傳統所給予的靈感,發掘新“大陸”。謝麟先生便是這其中一位,在繼承傳統、發揚傳統的間隙里,于形于色中,尋找新意韻,開拓新領域,以新彌補其寫實油畫中“太老實”的不足之處。
有一宋人,名李成,“漾畫飛檐”是說其繪畫之事。沈括笑說,“李成畫山上亭館及樓塔之類,皆仰畫飛檐,其說以謂自下望上,如人平地望塔檐間,見其榱桷。此論非也。大都山水之法,蓋以大觀小,如人觀假山爾。若同真山之法,以下望上,只合見一重山,豈可重重悉見,兼不應見其溪谷間事。又如屋舍,亦不應見其中庭及后巷中事。若人在東立,則山西便合是遠境;人在西立,則山東卻合是遠境。似此如何成畫?李君蓋不知以大觀小之法。期間折高、折遠,自有妙理,豈在掀屋角也!”
希臘人很早就提出“模仿自然”,謝赫就“六法”中的“應物象形”、“隨類賦彩”是模仿自然,它要求畫家通過所見物的形象和顏色把它表現出來,而且要表達出物的內在氣質。李成的“漾畫飛檐”之畫法,非但沒有將眼前所見之景的內在氣質表達出來,而且,將物的形也丟了,此種東施效顰的結局,促使其畫不論是外在,還是內在,都與山水畫中的寫意之景相差甚遠。而謝麟先生則是在寫實的基礎上,在繪畫作品中成功加入新元素,將“大象無形”和“大色無彩”這兩種理念靈活并成功地運用到其創作中,取得可觀可贊的理想效果。其師對他稱贊,“謝麟能在紛亂的油畫中找到自己的風格十分不容易”、“原來謝麟眼高手高,出人意料啊”。
謝先生潛心研究傳統的寫實油畫,起初其作品,經許多老師看后,多擔憂,認為“太老實”,擔心他會局限在寫實油畫中無法自拔。這種危機感帶來的痛苦讓先生的精神飽受折磨。后來,不甘心沉浸于安逸中的他,深入到廣西少數民族南丹白褲瑤山寨生活,與瑤族同胞同吃、同住,了解他們的民俗、民風和他們的傳統文化。白褲瑤民族崇尚自然、順應自然,性格純樸、善良,過著自由、浪漫的生活,他們的人生觀、哲學觀和審美觀與中國傳統思想(尤其是老子哲學)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瑤寨居住的日子,先生從中獲得了諸多啟發。有一天,在瑤民居住的漆黑的房子里,透過火塘往外看,陽光穿過窗子和門板的縫隙,照進屋子,形成變化無窮的黑白關系,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心理沖擊。這讓他的靈感慢慢蘇醒。后來,瑤民們告訴謝麟,他們的衣服之所以主要采用黑白兩色,是源于他們祖先對這兩種色彩的崇拜,代代相傳,成為習俗。這一個細節令謝麟茅塞顧開——“原來色彩是多余的”,這不正是傳統哲學和美學中的“大象無形”、“大色無彩”嗎?由此,謝麟產生了創作的欲望,新的表現語言涌上心頭。
此次瑤族先人的黑白崇拜給予謝麟先生的新的繪畫語言是寫意而不是寫實,是抒發內心感受而不是反映客觀物象的面貌。他自己也說,“我總是在思考突破意象油畫,創作出更具東方神韻、更直接的油畫語言。”此遺憾在后來的黃姚古鎮采風中得到了進一步彌補和升華。黃瑤古鎮里矮小的土墻,青磚黑瓦、錯落有致的民居給他帶了無限靈感,民居更容易表達大寫意語言。得益于這些物象的啟發,他將大寫意成功運用到油畫中,創作出具有特色的另一系列作品。該系列,將“大象無形”和“大色無彩”之理論成功升華,逐漸疏遠濃重的塊面而更多地采用線的語言,疏遠黑的主調而充分發揮白的作用,并適當敷以淡彩,畫面顯得飄逸、輕松。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過往的平凡與波折中,先生最終形成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其山水與傳統意義上的山水有所不同,初看時,其畫是追求民族性、畫出東方神韻 的大寫意山水,彰顯著“大象無形”浩然之氣韻;再看時,此大寫意山水畫色彩明亮,物象質感的刻畫到位得體,充分表達出了物象復雜的色調層次,其透明、渾厚而豐富的優越效果使畫面靚麗多姿,“大色無彩”之神彩被運用得完美自然。我們以《一江春水》為例,畫中景致肌理清晰,遠山成墨,近山山中有樹、樹中有山,意蘊幽深;其色,薄厚適宜,清雅靚麗、知黑守白。此畫將“大象無形”和“大色無彩”的理論很好地運用其間,這兩種理念,與西方油畫表達物象復雜的色調層次時的透明與不透明、渾厚而豐富的優越效果完美融合,達到了寫實與寫意兼具的理想效果,其作品氣韻生動,遷想妙得使人觀之不禁眼前一亮,思緒飛揚。(文/成功書畫家網 《當代書畫家》 實習記者/白溪)
畫家簡介:
謝麟,(謝金鴻)字泉泓,廣西賀縣人。曾任《廣西日報》美術編輯,《美術界》編輯部主任,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油畫協學會副秘書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美術藝委會副主任、廣西美術家協會主席、一級美術師。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隴ICP備17005074號隴網文(2016)6819-012號
2018 www.noteds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