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馮宜玉)6月28日報道 甘肅成功書畫藝術研究院、成功美術館應《文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2016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的通知》的精神和相關規定組織專業隊伍,籌劃的大型展覽 “以今攜古•以古振今——明清狀元、進士書法遺墨展”線上展覽已于昨日,在成功書畫家網亮相。線上展覽將展出60余幅明、清及近代,狀元、進士、社會名流的書法作品。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禮部尚書王鐸的草書四條屏將亮相此展,與廣大書畫愛好者和觀眾見面。
王鐸的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與董其昌合稱為“南董北王”,在明末清初的書界享有很高地位和盛譽。王鐸在書法上,各體俱能,風格多變,其真、行、草得力于鐘繇、二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于布局,對后世國內外的書法發展都有深遠的影響,在日本、韓國、新加坡都甚為推崇,甚至有后王(王鐸)勝先王(王羲之)”的看法。王鐸隨因降清,而列入《貳臣傳》,其書法也曾遭到冷落,但真金不怕火煉,其書法的成就與造詣經過書學界一代代人的研習,王鐸的書法拂塵生輝,越來越得到大家的推崇。尤其是清末、民國以來,關于王鐸的書法多有贊嘆逸美之詞見諸學界:“吳昌碩贊其書法曰:‘文安健筆蟠蛟璃,有明書法推第一’,孟海先生也評之書法云:(王鐸)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結果居然能得其正傳,矯正趙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說是書學界的中興之主。’當代啟功先生也有言曰:‘覺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王鐸的書法,出軌入矩,得歷代名家之法,張弛有度、流轉自如,有千鈞之力道,行筆常常酣暢淋漓、章法多變、收放自如,又能欹正莫測、點畫錯綜,有神龍飛騰不測之勢。尤其是在章法布局上,王鐸的書作,風馳電掣、驚險奇絕有鬼美之譽。有評家認為:王鐸在書法作品平面空間構成上的美學創造,至今已歷四百年而無人居其右。
王鐸(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貳臣、書畫家。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十樵,號嵩樵,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天啟二年(1622年)中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禮部尚書。崇禎十六年(1643年),王鐸為東閣大學士。1644年滿清入關后被授予禮部尚書、官弘文院學士,加太子少保,于永歷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歲,葬于河南鞏義洛河邊,謚文安。
作品賞析:

王鐸

此次展覽王鐸書作(一)

此次展覽王鐸書作(二)

此次展覽王鐸書作(三)

此次展覽王鐸書作(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