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陳濂波山水畫《山水景觀》
山水畫,以水墨之法寫意自然精華,天地秀氣,陰陽、晦暝、晴雨、寒暑、朝昏、晝夜皆蘊含著無窮的意境和妙趣。在歷史發展長河中,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他們寫山水風骨,繪萬物崢嶸。有高山流水的詩意,也有田園幽居的生活;有浩蕩壯闊的山岳氣勢,亦有華滋秀潤的山野草原,小橋流水。發展至當代,更有無數畫家心系山水之樂,承古人傳統精神意蘊,創新山水寫意“新法”,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陳濂波畫家的便是其中一位。今日,小編將推薦其刊載在《西部成功書畫家》報上的兩幅佳作《山水景觀》 《張家界山水風情》。

館藏陳濂波山水畫《張家界風情》
從畫面中可以看出,陳濂波先生對“寫意”南北山水不同風貌的熟練掌控。其次,是畫家在創作中追求書法線條入畫的筆墨精神。他的兩幅作品《山水景觀》和《張家界山水風情》在繼承傳統筆墨的基礎上師法自然,恰到好處的將線條的靈動和寫意的筆觸融合一體,使得畫面呈現出層次分明,頓挫有致,細膩而含蓄的水墨風格。《山水景觀》一畫,煙云蒸騰,遠山在云霧中現出峰頂,猶如仙境般令人神往。近景處峰巒挺拔,草木繁茂;溝壑深幽,流水潺潺而出;橫斜的草木掩映中人家坐落,有小橋、棧道延伸至云煙深處……。這是陳濂波先生心中的山水景象,也是每一顆忙碌心靈的歸處。先生以線條折帶皴法畫出山石的嶙峋氣勢,運用線條寫出草木生長的繁茂氣象,又以枯潤質樸的筆墨皴擦出山巖石塊、礁石流水,線條和墨彩的融合之間萬物渾然天成。整幅畫面不管是墨色的運用亦或是線條的氣勢都有著北方山水豪放、壯闊的風貌。而《張家界山水風情》一畫,從水墨的滲化上來說更具一派婉約風格。畫面中遠景、近景層次分明,空間架構亦是相得益彰;線條方面,遠山峰巒層疊,線條多圓潤婉轉,給人清虛曠遠之意,近處山巒則以折帶皴、點皴等技法,有一種渾厚之意。在墨色的運用上,先生更注重意象的表達,不管是云霧之氣,還是草木的繁茂景象,墨色蒼潤而富有輕盈之氣。
現代美學家宗白華曾說過:“中國繪畫以書法為基礎……書畫的神采皆生于用筆。”陳濂波先生在畫面中以點、墨暈染和表達內在意蘊、本質,以“線”統歸全局,承載著整個山水的精神和生命,在疏松自然的線寫和粗放有序的筆墨中營造出一方山水畫境。(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汪利利)
畫家簡介:
陳濂波,又名陳古碭,別署石天山房,隨安精舍。中國民盟盟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蘭州交通大學兼職教授,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授,河南省中國書法院副院長,友聲書社社員,河南省書協草書委員會委員,鄭州市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副主任。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藝術鑒定專業委員會專家,先后研修于中國美術學院、北京畫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