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
開幕:2018年9月28日上午9:00
展期:9月28日-10月11日
地點:徐州美術館1/2/3號展廳
主辦單位:徐州市委宣傳部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
徐州報業傳媒集團
承辦單位:徐州美術館
支持單位:中國美術報
中國環太湖藝術城
江蘇畫店
央視國學頻道
《收藏投資導刊》雜志社
江蘇綜藝集團
中梁地產蘇滬區域集團淮海區域公司
其《竹林七賢》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蘭亭序》獲江蘇省建國五十周年優秀獎、《蘭亭修禊》獲2006年中國畫展優秀獎。曾在北京、南京、無錫、常州、南通、泰州、濟南、濰坊、青州、威海及日本、馬來西亞、中國臺灣、澳門舉辦個書畫展。出版著作《繪事文存》《中國古代宮廷畫院考略》《中國現代美術史》(參著)。發表具有重大影響的論文有:《漢代美術中的倫理精神及其典范意義》《中國書畫筆墨章法之共性》 《兩漢魏晉南北朝宮廷繪畫考略》《宋代畫院制度與<清明上河圖>創作》《明代宮廷繪畫成的藝術成就》《清代乾隆朝畫院繪畫狀況探究》等。
景仰之行
徐州是歷史文化古城,自彭祖始,悠悠六千年文明源遠流長。徐州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漢王朝在中華史上地位極其重要,漢族,是漢王朝賦予我們的尊稱,兩千年來被世界各國認可和尊敬。
《松風酒香飛》
兩漢歷時四百年,獨尊儒學,孝道為綱,成為國家、社會、家庭及個人的行為準則。君臣父子之道在漢代始終奉行有著歷史的必然和存在的價值。
漢代男兒躍馬揚鞭,浴血沙場。忠臣良將衛青、霍去病,馬踏飛燕戰匈奴,虎威漠北報君王。霍去病英年早逝,漢武帝悲傷之余,為其建祁連山之墓形,置石馬石象石虎為其守陵,這是君王對英雄的敬與“孝”,卻在無意中成就了中國美術史上最著名的意象雕塑,也是中國美學思想“寫意”的體現。
漢代繪畫保存下來的極少,除湖南長沙馬王堆帛畫外,也只有墓壁畫和畫像石存世,而畫像石非彭城莫屬,霍墓石雕的寫意精神在畫像石上同樣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大風起兮云飛揚”是漢代的氣派,也是漢文化的精神旨向,雖然漢畫不多,但在漢后的魏晉繪畫中能見一斑。
《坐客山澗聽泉流》
漢風存晉,魏晉之風開啟了中華文化的歷史新篇章,魏晉風骨實為中國士族文人的楷模,講人的真實,展個性的秉悟,追尋人與自然的和諧,“臨春風,思浩蕩,望秋水,神飛揚”是晉人的風范,東晉顧愷之的繪畫有著畫像石同樣的灑脫,他的“女史箴圖”靈動的線條與節奏和漢畫像石及漢代墓壁畫異曲同工,這是漢代時尚氣派的藝術轉換,繪畫只是形式,藝術的形式離不開精神主導,漢風浩蕩,魏晉風流,兩朝文化的聯結,傳承是必然的。
《蘭亭休禊》
魏晉文化上承秦漢,下啟唐宋,晉人的山水自然觀表現的是人性中的本我,一種與天地融和、個性釋放的生命觀。藝術抒發的是情懷,繪畫則是藝術表現的一種圖象形式,它涵蓋著對心儀人文的崇拜,是精神的歸宿。
《逍遙山水圖》
而我自1994年畫完第一幅《竹林七賢》后,一直在探索漢末與六朝這段人文歷史,我在當下,不能穿越,但我善畫。我把我的人物山水畫稱之為“逍遙山水”,這是對魏晉勝流的一種理解與景仰。
《書酒入勝圖》
徐州是漢文化的發祥地,對晉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力。此次畫展是我對漢文化彭城的景仰之行、探訪之行,希望大家喜歡拙作并予以指正。
——顧平2018年7月30日于北京
《青山嫵媚》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