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国产乱子伦清晰对白视频_欧美色中色_好看的国产精品_一区二区免费电影 - 亚洲视频第一页

大唐西市博物館:絲路起點上的璀璨明珠

2018-11-07

文章來源:人民網|0
859次瀏覽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武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李白的《少年行》描繪了一幅歡快明麗、恣情邁逸的盛唐風情圖。詩中繁華熱鬧的“金市”便是當時唐都長安城最負盛名的國際化貿易中心——西市。

據史料記載,隋初宇文愷遵隋文帝旨意在漢長安城西南方建大興城,并在廓城東、西兩側設“都會”“利人”兩個貿易市場。至唐初,大興城改名為長安城,兩市仍承舊制,因兩市分設于城市中軸線朱雀大街東西兩側,依其方位而稱“東市”和“西市”。前者經營國內貿易,后者緊鄰西去絲綢之路的出口——長安城西開遠門,對外貿易十分發達,四方輻輳,商賈云集,成為隋唐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1300多年后,大唐西市博物館在唐長安城西市遺址上拔地而起,以保護性發掘的方式,再現了綿延千載的西市盛景。

大唐西市博物館是古絲綢之路上唯一的集市類遺址博物館,也是中國目前唯一一家非國有國家一級博物館。筆者采訪了大唐西市博物館館長王彬,據她介紹,博物館館區建筑面積3.5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1萬平方米,其中遺址保護面積0.25萬平方米。館藏文物2萬余件,上起商周,下迄明清,以承載盛唐文化、絲綢之路文化、商業文化的西市出土文物為主。

西市遺址繁華留跡

走進大唐西市博物館一層大廳,被譽為“活的穿越、鎮館之寶”的唐長安西市遺址赫然出現在眼前,無聲地述說著千年前大唐西市四面立邸、珍品匯聚的輝煌景象。

歷史上的西市面積有1600畝,縱橫向各有兩條街道,構成九宮格格局。白居易在《登觀音臺望城》中以“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形容長安城棋盤式的整體布局,而西市也沿用了這種規劃方式。西市平面呈井字形,南北約1031米,東西約927米,四面均有圍墻門址,圍墻內有沿墻平行的街道,內部南北向和東西向各有兩條街道,將整個西市劃成9個矩形區域。這9個矩形區域均四面臨街,便于開展商貿交易。

現存西市遺址主要由東北“十字街”遺址、“石板橋”遺址、道路車轍遺址、店鋪房基遺址、排水渠遺址等部分組成,分別以裸露原狀和玻璃覆蓋兩種方式展示。“十字街”北側有一處東西5.5米、南北1.75米的“石板橋”,由7塊石板鋪就,石板間有鐵卡相互固定,這一技術在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乾陵中也有使用。“石板橋”附近路面上還有若干條寬約1.3米的車轍痕跡。經考證,這一寬度與唐皇宮大明宮、興慶宮石門檻上的車轍寬度相當,體現了唐朝的車同軌制度。“石板橋”東北方向不遠處,殘存幾間房屋墻基,當是舊時西市店鋪遺址。

在大唐西市博物館,千年古跡以最原始真實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不僅展示出先人在交通、排水、建筑、城市規劃等領域的智慧,還帶領觀眾穿越1300多年的歷史煙云,想象當年商旅絡繹不絕、游人摩肩接踵、店鋪鱗次櫛比、貨品廣集四海的大唐西市盛景。中國的絲綢、瓷器、茶葉從這里走向世界,西域的寶馬、香料、風俗由絲路傳至中國。大唐西市不僅是繁榮的國際貿易中心,同時也是聯通東西文化的樞紐,在世界文明交流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商品遺珍工藝精巧

作為國際化貿易市場的西市,這里出土的文物帶有濃郁的商業氣息和生活氣息,也反映出當時工藝的精巧。

博物館展出兩件西市出土的陶撲滿,類似于現代人使用的儲蓄罐,是一種儲錢工具。

據史料記載,漢武帝時已有撲滿,在文獻中常被稱作“缿(xiàng)”。因撲滿在實用中具有“滿則撲之”的特點,故很少有完整的撲滿留存。而這兩件罐狀陶撲滿,罐體飽滿,形制完整,頂端均開有一條可放入錢幣的狹口,還有一個供插系繩子的小眼,沒有使用痕跡,可能是未售出的商品,因其存世量少而倍顯珍貴。

2006年,考古人員在西市遺址清理過程中,采集到60枚釉陶丸,除幾枚殘破外,大部分保存完好。陶丸的胎和釉層均較薄,色彩分黃釉、綠釉,規格有直徑2.5厘米和1.5厘米兩種。它們與彈珠游戲所使用的實心彈丸不同,腔內中空,搖動時可以感覺到內裝有硬核,從而被鑒定為一種珠算工具——“珠算板”上的算珠。中國古代長期使用籌算,一般認為珠算萌芽于宋元,至明代才取代籌算成為主要計算方式。西市出土的這些唐代釉陶算珠可稱為重大發現,不僅為前人所著《數術記遺》中所提到的“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提供了實物資料,也說明唐代已有簡易珠算,開始從籌算向現代珠算過渡。珠算這一當時被認為先進的計算方式在西市出現,是唐代西市商業繁盛的重要標志。

“誰截小秋灘,閑窺四緒寬。繞為千嶂遠,深置一潭寒。”陸龜蒙詩《太湖硯》表達了唐代文人對文房四寶之一硯臺的珍愛。西市出土的兩件十二峰灰陶硯,展現了唐代高超的制硯工藝和雅致的審美情趣。第一方陶硯通高12.5厘米,硯面徑13.5厘米,總體造型為山巒形,三足,帶盂箕形圓硯。山巒分里外兩區環繞于陶硯外沿,高低錯落。三足上部和硯首主峰正面各塑有一個高額瞠目、肌肉發達的半蹲力士作負山狀。第二方陶硯略小,有殘缺,造型與前者相似,但局部特征有明顯差異,殘足正面飾有堆塑的蓮花紋樣。這兩方陶硯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十二峰陶硯”造型相似,體現了古代文人將湖光山色與文房用具結合的審美意趣。

匯通東西文化交融

大唐西市博物館還收藏了大量與絲路主題相關的文物,這些文物多帶有東西文化交融的特色。

西域文化對中國傳統染織圖案影響最大的是聯珠形式。隋代何稠曾成功仿制波斯金錦線綿,唐代以后這種圖案形式被吸收消化,成為兼具中西特色的聯珠團窠。館藏“中窠對馬紋織錦”,團窠內為兩匹造型獨特、線條流暢的寫意馬,馬腹圓圈紋中織漢字“午”,團窠間飾花朵和古波斯文字,充滿異域風情。西域文化還為中國染織品帶來了新的表現題材。“對格利芬織錦”以兩個背向回首的格利芬為團窠內飾,格利芬是古希臘傳說中的神獸,鳥首、立耳、獅身、卷尾、帶翼。團窠間綴有古波斯文字,具有鮮明的波斯風格。

胡風胡俗還進一步影響到時人的衣食住行。《新唐書·車服志》記“開元中……士女衣胡服”,《新唐書·五行志一》謂“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描述了開元天寶年間胡服盛行的社會潮流。博物館展示的唐代彩繪釉陶戴笠女騎俑,女俑頭戴黑色帷帽,上身內穿窄袖綠色長衫,外套圓領半臂,下著紅色長裙,其中窄袖袍服和間裙都是受胡風影響產生的裝束。三彩調鳥男立俑,男俑頭戴幞頭,微向左偏,身著翻領窄袖胡服,腰系帶,雙手各持一小鳥作調耍狀,神態悠閑瀟灑。

大唐文化也深刻影響了當時到訪的外國友人。唐長安城廣迎四方賓朋,來自絲路沿線各國的人口達數萬之多。他們的身份主要是使臣、商賈、僧侶、學生、伎藝,也有少部分人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唐代權力機構。展廳里綠釉胡人午獅紋陶扁壺、三彩胡人陶哨、回鶻王子葛啜墓志等文物,不僅反映出盛唐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更是東西方文化深入互動的生動寫照。

創新文保促進交流

詮釋絲路故事、解讀絲路文化、傳播絲路精神,大唐西市博物館以“絲路”為主題構建陳列體系,自2010年開館以來,已舉辦近百場弘揚和傳承絲路精神的宣教活動,接待海內外觀眾逾500萬人次,不斷探索著文物保護和文化傳承的新路徑。

在常設展覽“絲路起點盛世商魂”之外,大唐西市博物館還設有專題展覽“貨幣中的絲路故事”,以時間為軸、以地域為緯,通過48個古代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枚貨幣,管窺絲路沿線各國各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面貌,映射出絲綢之路的千年輝煌。

博物館開發了多種文創產品,如造型獨特的王莽“國寶金匱直萬”款U盤、“中窠聯珠對鳥織錦”圖案杯墊、以西市遺址出土陶瓷羊為原型制作的存錢罐等,拉近了文物與大眾的距離。此外,還舉辦了“未成年人跳蚤市場”等社會教育活動,讓青少年體驗盛唐商業文化與西商精神。博物館賦予活動強烈的儀式感,開市前帶領孩子們以誠信經營、文明經商為主題進行宣誓,開市時敲開市鼓,閉市時擊閉市鉦,讓孩子們在感悟歷史的同時接受誠信教育。

據悉,大唐西市博物館已與絲路沿線16個國家、22座博物館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引進來”和“走出去”并舉,不斷為促進文化交流增彩添色。20144月,大唐西市博物館舉辦的《陜西皮影展》在吉爾吉斯斯坦國家歷史博物館開展,開創了中國非國有博物館走出國門辦展的先河。20185月,大唐西市博物館成功引進《歐亞大草原早期游牧民族文化——哈薩克斯坦中央國家博物館文物精品展》。這是哈薩克斯坦中央國家博物館首次走進中國,該國國寶級文物“金人”也得以在大唐西市博物館供國人觀賞。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書畫家網
張江舟
張江舟

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中國的畫……是一個線條的組織。”,線條不僅透露出形

 5件作品 1483熱度

杜滋齡
杜滋齡

杜滋齡先生是當代畫界風格鮮明而成績卓著的藝術家,其筆下人物汲取技法豐富,

 5件作品 1785熱度

師恩釗
師恩釗

師恩釗先生的山水畫,著力表現北方山水的奇峻風光,構圖恢弘大氣,筆墨雄渾蒼

 6件作品 4463熱度

張捷
張捷

傳統和生活,是繪畫創作的兩大重要源泉。前者,不僅以古人浩如煙海的經驗總結

 7件作品 3063熱度

裘緝木
裘緝木

孫過庭《書譜》中,對古與今、舊與新的“古不乖時,今不同弊”對比批評主張,

 5件作品 2923熱度

李翔
李翔

關于中國畫的“形神”之論,歷代以來多有闡述。譬如魏晉南北朝謝赫的“應物象

 3件作品 3956熱度

張松
張松

“張松先生的山水繪畫,扎根于徽山皖水自然之中,家鄉蕪湖的山水風光、湖中煙

 5件作品 6687熱度

王夢湖
王夢湖

清代畫家龔賢說:“心窮萬物之源,目盡山川之勢”,對自然生活的感物歷來是

 9件作品 8684熱度

最新文章

不激不厲 風規自遠——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善璋書法作品(“五一勞動節”館藏名家作品展)賞析

不激不厲 風規自遠——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吳善璋書法作品(“

行草,起源于東漢末年,由劉德升首創,后經王獻之、張旭、懷素等歷代書法巨匠

2025-05-09

閎肆見豁爽 質樸得真味——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范揚先生作品(“五一勞動節”館藏名家作品展)賞讀

閎肆見豁爽 質樸得真味——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副院長范揚先生作

潘天壽《論畫殘稿》有云:“筆墨取于物,發于心;為物之象,心之跡。”筆者每

2025-05-09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為成功夢而努力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為成功夢而努力

人生三層境界:一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二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025-05-09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讓成功學校的特色更鮮明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讓成功學校的特色更鮮明

蘭州地區值得選擇的學校不少,這些學校也值得選擇,值得尊敬。感謝您選擇成功

2025-05-09

筆意骨氣 墨韻彰顯——安徽美協原主席張松先生山水畫(“五一勞動節”館藏名家作品展)淺賞

筆意骨氣 墨韻彰顯——安徽美協原主席張松先生山水畫(“五一勞

江南的三月,草木蔥蘢,鶯歌燕舞,花紅柳綠,青山綠水間彌漫著春天的詩意,翠

2025-05-08

機杼獨出 鹿鳴呦呦——當代著名青年畫家李蒸蒸先生作品(“五一勞動節”館藏名家作品展)賞讀

機杼獨出 鹿鳴呦呦——當代著名青年畫家李蒸蒸先生作品(“五一

繪畫是極富想象力和創造性的藝術,貴在有個人面目的呈現、有個人風貌的反映、

2025-05-08

碧水脈脈可游 青山蔥蔥可居——中國美協理事李呈修先生手卷畫作(“五一勞動節”館藏名家作品展)賞讀

碧水脈脈可游 青山蔥蔥可居——中國美協理事李呈修先生手卷畫作

中國的山水繪畫,“以追光躡影之筆,寫通天盡人之懷”的最高生命理想追求和澄

2025-05-06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布 局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選):布 局

布局的時候是快樂的,充滿了美好的憧憬和神圣的向往。現在是辛苦的,不遺余力

2025-04-30

百歲貓王 巨著皇皇——讀孫菊生老夫子長卷(“五一勞動節”成功美術館館藏名家名作展)有感

百歲貓王 巨著皇皇——讀孫菊生老夫子長卷(“五一勞動節”成功

提起畫貓孫菊生老夫子號稱“百歲貓王”,是介于曹克家兄弟的工筆和劉奎齡、劉

2025-04-30

取象惟誠 傳神乃真——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劉選讓先生作品(“五一勞動節”館藏名家作品展)賞讀

取象惟誠 傳神乃真——當代著名人物畫家劉選讓先生作品(“五一

元代趙孟頫曾為畫補跋云:“余嘗見盧楞伽羅漢像,最得西域人情態,故優入圣域

2025-04-29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讀中美協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畫(“五一勞動節”館藏名家作品展)

天涯芳草 似水流年——讀中美協副主席李翔先生的一幅畫(“五

,畫家用淺綠鉤染著波瀾起伏的青青草地,用淺綠加些許青色畫出靜靜擱置的扇子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