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15
上海的文化年味在哪里?答案或許要從美術館、博物館中尋找。春節長假期間,上海29家美術館、84家博物館照常開放,館內熙熙攘攘的觀展人潮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最新發布的數據表明,滬上美術館共舉辦展覽52場,公共教育活動20場,累計接待觀眾144464人次,日均人次超過2萬。各博物館、紀念館向公眾開放展覽39場,公共活動109場,參觀人數高達59.56萬人,同比上升30%,門票收入共計1033.73萬元。
從美術館數據來看,長假期間的單日觀眾人次在年初二大幅增加,隨后緩慢上升,至年初五略有下降,年初六達到觀眾人數峰值,單日客流達34011人次。中華藝術宮、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劉海粟美術館、陸儼少藝術院、上海寶龍美術館最受歡迎。
對博物館來說,上海科技館迎21.28萬參觀人次,其門票銷售收入627.06萬元,為全市第一。上海自然博物館參觀人次10.44萬;上海博物館5.8萬參觀人次;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4.07萬參觀人次;上海市歷史博物館4萬參觀人次;嘉定博物館3.5萬參觀人次。六家博物館節日七天的觀眾總數占全市參觀總人數的82%。
春節期間,滬上各美術館、博物館濃墨重彩推出“年味”展覽,系列主題活動令“年”的氣氛更為濃郁。
去上??萍拣^看生肖展,已成為眾多游客每年必游的項目之一。今年的“豬事皆宜——豬年生肖特展”增設了更多的互動游戲,十分受孩子們的歡迎。觀展之余還能體驗“小小農場建造師”“奇蹄偶蹄對對碰”等教育活動。上海博物館舉辦的“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大展”成為最受歡迎的大展。到上海博物館還能參觀“豬豐卣滿迎新春”展、“千文萬華—中國歷代漆器藝術展”,來滬游客品嘗到了豐盛的藝術大餐。郊區各博物館中,最受歡迎的是嘉定博物館舉辦的“遠古回聲——半坡遺址與半坡文化展”。展覽采取不同以往的敘述方式,通過一位學生和一位考古學家的對話,把相對陌生的考古學知識,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表述出來,把古老而遙遠的半坡文化呈現在觀眾面前。
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2019上海中國畫院迎春畫展》,朱屺瞻藝術館《豬圓日潤——2019年生肖藝術作品展》等,讓觀眾得以在春節期間細細品味與農歷年有關的傳統文化。展覽之余,公共教育活動豐富多彩,吸引眾多市民參與。陸儼少藝術院向市民與書畫愛好者贈送春聯和藝術類書籍;劉海粟美術館配合《姑蘇版畫對浮世繪的影響》展覽,以生肖己亥豬為題材,組織木刻版畫體驗活動;中華藝術宮開展《精致的海派生活與海派文化精神傳承》等多場講座;上海寶龍美術館則策劃了針對少兒的專題導覽與藝術探究課。
高品質展覽更是“人氣”十足。其中,中華藝術宮《風生水起逐浪高——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長三角美術作品展》展現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觀眾人次超6萬。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劉海粟美術館分別舉辦《第十二屆上海雙年展》與《海派繪畫年度研究展》,兼具學術性與觀賞性,兩館觀眾人次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400%與100%。
此外,與景區相鄰的美術館成為市民與游客的觀展選擇。位于虹口多倫文化名人街的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位于嘉定古鎮的陸儼少藝術院和韓天衡美術館,位于松江的程十發藝術館和松江美術館以及位于朱家角的上海全華水彩藝術館累計觀眾人次突破2萬。
如今,美術館、博物館正成為長假全家同享美育課的新去處。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