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5
成功美術館館藏蘇繼海先生作品《海之趣》
清人唐岱的《繪事發微》中說:“山有四時之色,風雨晦明,變更不一,非著色無以像其貌。”北宋郭熙《林泉高致》有言:“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發,以煙云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華,得煙云而秀媚……”。賞讀《西部成功書畫家》近來刊載,當代彩墨畫家蘇繼海先生《山容海納》《海之魄》《海之趣》等作品,而見其兼取中西畫語媒材,以彩代墨潑染皴寫的波濤洶涌、巨浪滔天海景畫作,筆者認為不妨從以上古人所論兩個角度來,神會運思、審美體味而剖析賞讀之。如此,即可于其畫面藝術創構的發微探究中,得見作品“靜而能動”造境的個性精妙之征也,得見大海潮起潮落、波瀾壯闊之魂魄精神也。
譬如《海之魄》一作,畫家兼取水墨、色彩畫語而用,統攝冷暖、明暗筆相運構,于那青綠色彩鋪疊交融的廣闊海天背景里,調和成不同色調條狀筆跡排疊,大小疏密團塊墨痕錯雜的畫面藝相形態;繼而隨類而賦、應物象形還立意定景、置陳布勢之,可見海面水波起伏涌動之形、浪濤澎湃激蕩之勢、水光飛花迸射之姿。其水墨濃淡調和、干濕擦染,藍綠諸彩紛呈、高低暈淡,留白隨宜而運、線面錯落,而墨彩交融互助、虛實絪蘊相生又應時體合相彰,而得背光環境中海浪波濤,因時而異、千變萬化的自然鮮活、氣韻生動形質特征,進而又于之畫面當中,定格跡化為富于動感和勢韻的具象形態呈現,亦見其逸筆律動、神思飛揚之趣也。
成功美術館館藏蘇繼海先生作品《海之魄》
而在造景布置上,蘇繼海先生又立足表象看似一望無際、平闊單調,細細察究之下實則海浪起伏、時刻變化、姿態萬千,如險峰奇峻、如深壑幽玄、如山脈連綿……一樣的大海生動活潑本質之象態。繼而以那拉近鏡頭突出浪濤的形姿強調,大面積布置于畫面當中,于是時而奔騰追逐時而迤邐退卻,時而高高躍起時而飛落俯沖,時而翻滾卷涌時而臨空相擊的浪濤物象形質狀寫,為大海之“血脈”“毛發”“神采”“面貌”“眉目”“精神”,而仰角高遠布構、縱橫裝點映襯、著意置陳強調,猶顯其豪邁不羈、排山倒海的生命力量涌動,容納百川、無量無窮的胸懷寬廣品格,可謂得海之魂魄、浪之精神矣!
再有《山容海納》《海之趣》兩幅作品的畫面創構亦如此,以彩代墨而愈見大海之神韻風采,映襯烘托而越顯大海之意趣內質。如《海之趣》一作,畫家以山水平遠圖構取法,拉開視野空間、推遠海天諸象而見:墨色冷暖、交融互滲的疏淡朦朧筆相,滃暈鋪染成霞光滿天、五彩斑斕的天際情狀;質感顯著、形跡鮮明又墨色濃重、明暗對比相構之下,浪濤一線翻騰遠去、高低起伏層疊、浪頭清波激揚的海面景象;又以三五上下翻飛的海鷗,或遠或近或高或低點綴于這波瀾壯闊的海天之間,啼鳴高亢嘹亮與之仿若奔雷的海浪聲協奏交響,越顯自然天籟之音的生動趣韻來;還以橙黃、明黃等熱烈昂揚色彩,因之海浪形質摻雜于筆跡墨痕間填染取勢,亦見旭日東升、天光輝映于海面諸景的自然相態反映和畫家心物熔冶的趣韻來。再如這幅“忽看千尺涌濤頭”“濤頭洶洶雷山傾”的《山容海納》一作,畫家以沉實堅凝筆線勾勒、明亮蘊藉色彩渲染,又磊疊曲折、超拔高峻組構的橫亙海岸險峭崖石,與那以藍取勢、淋漓酣暢縱橫潑灑,曲直而律、有無生發還以“動”立意布景,而成的碧藍海水橫流、如雪驚濤拍岸,冷暖相彰、動靜對照既有“非著色無以像其貌”的山海本質寫真,更見山巒礁石與激蕩海浪對立相構的畫面意境營造,而見“山容海納”一般寓興的寬廣襟懷之寄。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成功美術館館藏蘇繼海先生作品《山容海納》
畫家簡介:蘇繼海,男,1957年 生,漢族,安徽省蚌埠市人,現居北京,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華人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現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工商大學客座教 授、專家導師。中國當代潑彩藝術研究院院長。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從于藝術家吳冠中、黃永玉先生。
作品多次參加全國重要賽事,國際藝術大展,入編多部名人錄, 精品集等。出版的畫集有《中國藝術名家蘇繼海》《藝海情畫》《當代名家》等作品集。作品入制“中華第一瓷尊”國家禮品。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