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2
兩岸《富春山居圖》成功在臺北故宮“合璧”!這一年度文化事件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其中包括知名畫家區廣安。經過三個月的潛心揣摩和筆墨磨礪,他剛剛臨摹完成了這件中國文人畫的經典之作,而且將臺北合璧卷所殘缺的一段也完整補出。
近日,記者看到了這件臨寫之作。在區廣安的畫室墨池春深閣里,一卷長卷徐徐展開,墨香裊裊而出,這便是他臨寫的《富春山居圖》“合璧卷”。為了“合璧”《富春山居圖》,區廣安苦心孤詣,花費了近百個夜晚,參考了大量資料,包括《富春山居圖》的多個高仿本,如日本二玄社的和臺北故宮的。
記者發現,與臺北故宮合璧的原作對照,區廣安臨寫的此卷作品形神兼備,兩者的筆墨風格保持了高度一致,用筆疏朗且淡雅,布局疏密而精嚴。臺北故宮的“合璧”之作系由橫636.9厘米的《無用師卷》和橫51.4厘米的《剩山圖》組成,而區廣安的臨本,則補上了當年因被爐火燒毀而截去的一小段,約為30厘米長。
從這個意義而言,區廣安的臨作可謂完整的“合璧”。只見補出的這一段,一人策杖悠然過橋,岸邊楊柳隨風依依。原作《無用師卷》、《剩山圖》之間被燒掉的一段,再次“重現”人間!區廣安說,自己的這次“補寫”,有兩大基礎:一、傳統文人畫筆墨的程式數百年延綿不絕,讀懂了黃公望的筆墨,自然就可以順勢補上殘卷;二、明代大畫家沈周當年曾目睹原作并意臨過《富春山居圖》,沈周臨本中出現了一橋一人,區廣安便依照沈周臨本,補上了長卷中被燒掉的這一段。
區廣安對記者說,“一些研究者認為,《富春山居圖》中只有8個人、5條船,但經過這次臨摹、合璧,我發現畫中是9個人、5條船,少的一個人剛剛好被燒掉了。”
據了解,區廣安自幼師從廣東國畫研究會骨干畫家盧子樞的高徒袁偉強,成為其入室弟子,區廣安是為廣東國畫研究會第三代傳人。多年前,盧子樞也曾六臨《富春山居圖》。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