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楊
可可·香奈兒曾說過,“奢侈品的對立面并不是貧窮,而是粗俗。”這句話有些刻薄,卻精妙地勾勒出了奢侈品的概念。你可以有錢,但沒有奢侈品相伴,你依然“粗俗”得無地自容。所以,奢侈品被譽為“富人的鴉片,窮人的神壇”。她傲慢、優雅,由世界大師親手為你奉上;她代表著品位、身份,如同咖啡上面的那層“奶泡”,永遠只屬于最有品位的精英名媛。
在眾多消費奢侈品的方式中,最吸引高端買家眼球,最具市場潛力的,當屬奢侈品拍賣。雖然這種模式在國外已經有了一段時間的成熟度,但對于中國大陸還是一個較為嶄新的概念。
奢侈品拍賣相較于一般概念上的藝術品拍賣——中國古畫、古董珍玩及當代藝術,有很多不同之處:首先,藝術品更多依靠主觀判斷,拍賣行專業人員提供給買家學術考據,但事實上這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因為藝術品的真偽是沒有唯一的判斷根據的,只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過程;但奢侈品就很不同,它們有著客觀唯一的標準存在,比如珠寶,每一顆寶石都有自己特屬的折射率等物理特性,除了拍賣行專家的判斷之外,還可以通過公正第三方鑒定機構出示一個最為科學規范的鑒定證書,鐘表手表等也都能通過原廠家證書、印記徽章及原裝盒來判斷是否是真品,機械儀器也可以測試出時計是否準時,機芯是否老舊。可以說,拍賣行中,奢侈品拍品比起藝術品來說,品質是更加客觀可靠的。其次,藝術品講究傳承有緒,歷代藏家對于藝術品的收藏是一個增值的依據,但是對于奢侈品來說,拍賣雖是一個二級市場,卻依然可以有一些全新的奢侈品在這里形成交易。奢侈品雖然承載著不少浮華的概念,卻終究還是實用物品。因此,奢侈品消費更易接受,購買更易形成。
但是,奢侈品與藝術品還是有著一定相同性的,最明顯的就是,受到供求關系的影響,奢侈品與藝術品同樣屬于稀缺物,具有投資保值能力。對比藝術品來說,奢侈品的增值可能爆發得不猛烈,但能力卻很穩定,資源的枯竭,古老技藝的消失,品牌的維護,奢侈品公司每年都在不斷地調價,以5%—15%的速率逐漸上升。節目主持人、藏家王剛在近日的一次當代收藏演講中就提到了這個問題,一塊具有復雜功能的百達翡麗腕表,不僅可以成為您與客戶、朋友交往時的談資,更可以在手腕上不知不覺地升值。一只種色俱佳的翡翠手鐲,在5年前購買需10萬元,今天可能會翻上3—5倍的價格。
但是,想要尋找到這種投資能力巨大的奢侈品,就需要其足夠好,足夠珍稀和有名,這就體現了奢侈品拍賣的優勢。奢侈品拍賣的拍品不是有點錢就能在商店里購買到的“街貨”,而是真正的“尖貨”——它們是拍賣行專家精挑細選、寰宇尋珍得來的,有些是全球唯一的限量版;有些是知名設計大師每年量產作品其中之一;有些是難得一見的古董級尚品——它們可能來自于王室,也有可能是某位時代巨星的珍愛,更有可能是從著名的收藏家手中傳承下來,穿越時光,才來到買家的身邊。
現在,中國內地的拍賣巨頭中國嘉德(微博)、北京保利等,都已經將觸角延伸至珠寶、鐘表、紅酒、名車等奢侈品拍賣。其中,北京保利面對機遇和挑戰,在剛剛過去的秋拍名貴珠寶與翡翠專場上取得了1.57億元的好成績。這是一次堪稱突破性的創舉,不僅試探到了國內財富階層對于奢侈品拍賣的熱情接受,更為之后限量版、紀念版奢侈品的交易和換手埋下了伏筆。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