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14
成功美術館館藏楊必位先生作品《山溪自有清音》
筆者一直認為,年齡變化對書畫藝術家而言是重要的,它以不斷的實踐表明,在藝術觀念和認識上,更加靠近藝術本質與規律,正是在“返回藝術自身”的道路上,重新認識了藝術是什么?這使得書畫家得以在一定的高度上,去把握藝術與自然、與人、與世界的關系。藝術的高度一定是站在實踐的厚度上,實踐的厚度總需要經年累月的時間來積淀,這就是所謂:“貫古通今,同步歲月。”楊必位先生年已八秩功成名就,正處在創作的顛峰時期,居于“開門納白云,推窗攬長江”的山城重慶,于群山環抱之中回歸自然。在此目觀手寫日夕體味中盡得藝事之三昧。在哪里生活對藝術家很重要,在喧囂的都市里,尋找到藝術宏大的意象、神秘的寂靜和不被物擾的精神自由,用自己本真的“心手雙暢”,無限地走進藝術的本真。
阿蓬江發源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是一條由東北向西南流的河流,它經重慶市黔江區到酉陽縣在龔灘古鎮注入烏江,全長249公里。《靜謐的阿蓬江》楊必位先生寫崇山峻嶺、江畔人家、一葉孤舟,遠山如黛朦朦朧朧,近山嶙峋樹木掩映,江水如帶蜿蜒曲折,自然人文景觀入畫。千巖競秀,妙筆神逸的山水氣韻生動,畫面布局的塊壘相間,彰顯自然的遠大寥廓,如濤洶涌、波瀾壯闊。在玄之又玄的神秘、深邃與氤氳之中,暗示的是畫家心靈世界的無邊無際,給人的感受是極觀念的、極形式的安然如山和大氣磅礴,也是極具哲學意味的“道法自然”。而且,這些山體的變化是依據空間結構關系,呈幾何形的交迭而層層遞進的,并在這種變化中順勢造境;這種境界,體現的是中國哲學解釋世界的態度與觀念;線條、構圖的至工至精,又不刻意渲染和張揚;秀潤清新的莽莽山峁一望無際,萬千丘壑連綿不絕,水木豐茂煙云飄渺,山居茅舍人間煙火,靜謐萬古生生不息……
成功美術館館藏楊必位先生作品《靜謐的阿蓬江》
《山溪自有清音》作者以優游的心靈,舞動的生命傳播著東方繪畫豐沛充盈的神奇底蘊與獨特內涵,以“道繃于中,藝襮于外”的勃發情感,一種文化自覺意識和守護傳統本土價值的堅持不言而喻,以一種美學品質的真實存在,謳歌生我養我的皇天后土,譜寫出斯土斯人的一曲壯麗華章。樹枝飄逸繁復生機勃勃,虛實濃淡交相輝映,點線交構富于張力;山溪叮咚作響似豎琴滑奏,奏出山石間畫龍點睛之筆,柔和優美的抒情性和獨樹一幟的華彩樂段,極具感染力,令人難以忘懷,訴說著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為意識;遠山歸人如淡淡漣漪,層層推進的水暈墨章百妙具臻,古意盎然宏大悠遠,精微大美風骨卓然。畫面清曠、墨法精微,隱隱約約飄忽著歷史時空的浩然清氣,流露著冷靜達觀的空明和悠遠浩渺的韻致;用水墨浸染表現著文化的寧靜淡泊、源遠流長。
楊必位先生兩幅新作,妍潤蒼辣、引人細繹。這是他記錄情感,謳歌自然的心血結晶;作品飽含濃郁細膩的感悟,遍染灑脫出塵的意象,浸淫嚴謹扎實的功底,是以藝術家的心靈向人類的心靈說話,用渾厚扎實的筆墨語言表現自然的雄渾與神秘莫測,偉岸與生命活力,并且在形式感與技法上都有獨到的處理之法;極重氣勢的營造和境界的表現;可以“玉堂臥對郭熙畫,發興已在青林間”(黃庭堅句),百讀不厭,常看常新。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金石開)
藝術家簡介:楊必位,1945年生,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聯授予的“ 97中國畫壇百杰”畫家。曾任重慶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政協重慶市第九屆、十屆、直轄市新一屆、二屆委員,重慶市文聯委員。曾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精選畫庫》出版委員會委員及重慶卷主編,迎接香港回歸全國藝術大展藝委會委員。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重慶創作中心常務副主任,重慶市文史館館員及重慶市文史館書畫院常務理事。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