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08
根據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的統計,2011年全年成交總額為934億,其中春拍達到505.92(包括截至6月30日的428.42億元成交額和7至8的77.5億元成交額)而秋拍實現成交額為428.07億元。仔細分析2011年春秋兩季的拍賣可以看出上下半年的形勢有很大區別。
2011年秋拍與2010年秋拍乃至2011年春季拍賣是在不同宏觀經濟環境下進行的,流動性過剩的形勢有所逆轉,不少企業甚至出現資金短缺現象,此一社會資金狀況明顯反映到秋拍成交結果上。秋拍成交率僅達到41%,為歷年之最低。
之所以形成如此低的成交率是由三項因素造成的。第一是社會資金,尤其是民企系統的流動性緊張和資金短缺,直接體現在拍賣結果上。第二是賣家對于2010全年乃至2011年春季虛高成交價格的攀比,導致許多拍賣行為了拿貨遷就寄售方的奢望,估價過高,造成流標。第三是由于市場價格高漲帶動賣家逢高套現的沖動,使大量近期成交的作品又涌進市場,因為間隔太短并且過于頻繁換手而遭到買家抵制。
2011年秋季拍賣第二個特點是諸多新公司入市,例如以金融行業為背景的北京藝融、以榮寶專業公司為背景的上海榮寶齋、以房地產公司為背景的寶龍拍賣等等。有趣的是,這幾家新公司都不約而同報出10億左右的成交總額,這是由于新公司的撐場資金要達到“開門紅”效應而帶來的佳績,然而新拍賣公司在開局之后是否能夠保持平實穩定的成交和收入尚待觀察。
此次秋拍第三個特點是各大公司在激烈競爭格局下采用的保證金征集模式受到了嚴峻的考驗,其中流標及低價成交引發的保證金風險將會引起業界對這一征集形勢的認真反思和改進。尤其對于基金類運營實體而言,在市場價格風云突的變局中,藝術品成交價格的不確定性及投資的風險控制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我們的第四個觀察點是雖然2011年有大批的基金資本入市,但是在成交價格激烈變動的市場格局中,大部分基金都表現謹慎。不過也不乏個別基金或資產包發行商的冒進并隨之而來的拒絕付款,受到了業內的關注。
2012年將持續一個謹慎平穩的交易環境,幾年來的高速發展積累起來的對高估價的攀比心理以及對藝術品價格連續遞增的期望,都將在市場現實中得到調整。假拍的問題、遲付和拒付的問題也會迫使買賣雙方乃至作為中介的拍賣機構尋找新對策并制定新規則。理性和誠信這兩大市場精神也會日漸引起從業者的關注。我們希望通過2011年秋拍的轉折,藝術品市場會重新找到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的統一,收藏與投資的統一,理性和激情的統一。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