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藝術品在2011秋季拍賣會中暗中崛起、表現活躍,集中體現在開辟海外專場次數增多、海外藝術品數量增多及純海外藝術品逐漸進入中國市場等幾個方面。
中國藝術市場的繁榮,正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外藝術品回流,這一特征在2011年得到了充分的詮釋。我們通過對北京保利、中國嘉德(微博)、香港蘇富比(微博)、香港佳士得等14家具代表性拍賣行2011秋拍數據進行抽樣統計分析發現,海外藝術品繼在2011年春拍暫露頭角后,在2011秋季拍賣會中暗中崛起、表現活躍,集中體現在開辟海外專場次數增多、海外藝術品數量增多及純海外藝術品逐漸進入中國市場等幾個方面。
海外藝術品秋拍勝春拍
據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秋拍海外藝術品相關數據皆超過春拍。其中從涉及海外藝術品的拍賣行和拍賣場次來看,開辟海外藝術品專場或有所涉及的共有8家,超過春拍的6家。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1年秋拍成交總額排名前4位的拍賣行中,北京保利、中國嘉德、香港蘇富比、香港佳士得都涉獵了海外元素,此外還有北京匡時(微博)、北京藝融、廣州華藝、北京華辰等四家也同樣推出相關專場。與春拍相比,北京藝融、廣州華藝是這次新加入的生力軍。
就場次而言,成交總額、拍品數量雙雙獨占鰲頭的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涉及到海外的專場拍賣達到10場;中國嘉德2場、香港蘇富比6場、香港佳士得4場;北京匡時、北京藝融、廣州華藝、北京華辰各1場,共計26場,也多于春拍的21場。
從2011秋拍市場海外元素的數量及類別來看,以上8家拍賣公司拍品總數已達到4218件之多,成交總額高達183336.405萬元,同樣遠高于春拍。
兩大類別各有所擅
從拍品類別上,海外藝術品拍賣主要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純海外藝術品進入中國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中國富人群體總量不斷擴大,收藏熱也不斷發酵升溫,加上拍賣市場的國際化趨勢推動,促成了純海外藝術品按照既有的軌跡迅速進入中國市場。如香港蘇富比10月3日推出的"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專場,北京保利12月3日推出的"珍藏佳醇--法國名莊葡萄酒擷英"和"歲月流香蘇格蘭單--麥芽威士忌稀世珍藏"兩個專場;12月9日推出的"西韻朝華--名貴腕表、古董鐘表及樂器專場Ⅰ"和"西韻朝華--名貴腕表、古董鐘表及樂器專場Ⅱ"。從東南亞的雕刻到歐美的鐘表、名酒、樂器,可謂是品類繁多。這些專場的開辟和成功運作有著特殊的意義,不僅給中國收藏界提供了更多的選擇,也不斷擴大了中國拍賣市場的包容度,磨練了市場運作國際拍品的水平和能力。
第二類是海外收藏的中國藝術品的回流。"回流品"是秋拍市場中海外元素的"重頭戲"。探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其一,歐美經濟的持續低迷,中國收藏市場的潛力和價位持續走強,加之2011年春拍佳績的影響,對收藏中國藝術品的歐美個體或機構,都極具誘惑力,他們出讓持有的中國藝術品的動力也不斷加大;其二,繼2011年春拍之后,國內拍賣公司對海外收藏市場更加關注并積極拓展,逐步滲透國內品牌的國際知名度。
基于以上原因,海外中國藝術品的回流可謂是順風順水,一拍即合。香港蘇富比10月2日推出了"尤倫斯重要中國藝術收藏:蛻變--當代中國藝術的革新與演化"專場;北京華辰11月12日推出"墨池余韻--日本私人收藏古硯專場Ⅲ";中國嘉德11月14日推出"南洋擷英--馬來西亞善德堂藏瓷"和"東來圖畫--日本散珍集萃"兩個專場;北京藝融拍賣(微博)有限公司11月19日推出"美國紅牡丹亭珍藏中國書畫"專場;香港佳士得11月30推出"歐洲私人珍藏重要中國藝術品"專場;北京保利12月3日推出"歐洲私人藏中國經典油畫夜場";12月4日推出"海外珍藏中國重要近現代書畫及近現代書畫夜場",12月7日推出"美國內華達州Regis藝廊藏中西藝術品"專場等等。
從成交率來看,純海外藝術品和海外回流品的表現是大相徑庭的。前者因受審美喜好差異、價值評估等因素影響,除個別拍場外,成交率普遍偏低。如北京保利"珍藏佳醇--法國名莊葡萄酒擷英"專場,拍品總數為374件,成交率僅為25.94%。"西韻朝華--名貴腕表、古董鐘表及樂器專場Ⅰ",拍品248件,成交率只有50.81%,"西韻朝華--名貴腕表、古董鐘表及樂器專場Ⅱ",拍品194件,成交率只有51.55%。
與之相反,從海外回流的中國藝術品成交率走勢趨高,從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歐洲私人藏中國經典油畫夜場"成交率達到81.82%。北京保利"亞洲私人藏中國寫實油畫(荷蘭式拍賣)"成交率高達97.87%;"海外珍藏中國重要近現代書畫及近現代書畫夜場"成交率也有66.67%。香港蘇富比"尤倫斯重要中國藝術收藏:蛻變--當代中國藝術的革新與演化"成交率高達93.33%。這些數據的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可能受拍賣行運作水平、作品的總數量等因素的影響,但更主要的還是市場需求的差異化造成的。整體而言,對純海外藝術品觀望者居多,而回流的中國藝術品受到推崇。
成交價格表現矚目
然而,無論成交率高或低,它們成交價格都有上乘的表現,最明顯的特征是成交價一般都高出估價,某些拍品超出幅度較大。
如北京保利"海外珍藏中國重要近現代書畫及近現代書畫夜場"中,齊白石1922年作《山水合冊》(冊頁、十二開)估價為RMB10,000,000~15,000,000元,成交價達RMB51,750,000元,足足超出估價的三倍有余。保利另一場"天漢瑤瓊--海外庋藏中國玉雕藝術精品"上,拍品為清乾隆"白玉甪端(一對),估價為RMB33,000,000~53,000,000元,成交價達到了RMB55,200,000元。香港佳士得"亞洲二十世紀藝術(日間拍賣)"專場,圖錄號為1101的趙無極(1966年作21.10.66)的作品,原估價是HKD3,000,000~3,000,000元,最終成交價高達HKD12,980,000元,超出原估價四倍。上述作品屬于海內皆知的大師級作品,因來源純正,流轉有序,真實性有保證,屬于"回流精品",成交價高于估價也是情理之中。
縱觀2011年秋拍,海外藝術品正受到國內市場的逐步關注,回流趨勢明顯,與競爭激烈且越來越稀缺的國內藝術品相比,它們的潛力將會更大,升值空間將會更為寬廣。正如北京匡時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董國強(微博)所說:"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趨勢日益發展,海外藝術品回流也已經成為大趨勢。"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