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11
中國買家成為重要客戶
2011年11月,為期一周的“亞洲藝術在倫敦”(Asian Art in London 2011)活動吸引了大量來自中國的新富買家和收藏家。“亞洲藝術在倫敦”主席Max Rutherston表示,亞洲藝術銷售和展示周在倫敦已舉辦了十三年,隨著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收藏家趨之若鶩地飛往倫敦尋寶,該活動也見證了“中國藝術的繁榮”。幾乎所有的拍賣行都預期這些古文物的買家是中國人,不管是來自內地還是香港,抑或是少數(shù)的臺灣客戶,而這一趨勢在過去十年已越來越突出,不斷推動價格提升。中國新藏家們在海外大筆購買中國古文物和藝術品的熱情也許源于他們的愛國熱情。正如蘇富比(微博)一專業(yè)人士所說的:“祖先的遺產(chǎn)流失到海外,他們希望到海外把這些寶貴財富重新帶回國,這為他們在國人面前贏得了‘尊重’,同時,這些用很多錢買回的國寶也幫助他們大大提升了社會地位。”
在中國新藏家和買家的驅動下,藝術市場的高價位也趨于正常化。如今,中國新富階層們會定期光顧世界各大拍賣行甚至一些規(guī)模較小的拍賣行。
在市場的繁榮態(tài)勢下,各大拍賣行也積極對強勁的市場需求作出反應。2010年,蘇富比首次舉辦了專門定位于亞洲市場的私人拍賣會。2011年,佳士得在紐約和倫敦均委任了中國代表,以發(fā)展亞洲新客戶并妥善處理與來自中國內地及亞洲其它地區(qū)重要私人藏家的關系。
名人玩收藏
在中國的新收藏家群體中,名人可能是一股正在崛起的收藏力量。在像劉益謙和王薇這樣的競拍先鋒帶動下,中國名人正逐漸加入“新收藏家”的行列。精日傳媒曾指出,中國股市和房地產(chǎn)市場的波動對中國富人傳統(tǒng)的投資組合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對于對沖基金經(jīng)理、地產(chǎn)商和企業(yè)家是這樣,顯然,對于導演、演員、表演藝術家和體育名人也不例外。
最近幾年,演員成龍和導演馮小剛等名人已建立了自己的藝術收藏庫。除了對藝術收藏的興趣之外,名人收藏更多的可能是充分利用中國當代藝術“第二次熱潮”的契機,將自己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chǎn)多樣化,并盡可能地回避通貨膨脹。
北京保利拍賣(微博)行執(zhí)行董事趙旭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透露:“馮導去年在保利買了將近5000萬元的油畫。馮導原來是畫畫的,他和妻子徐帆一起,把積蓄用來買藝術品,并把收藏藝術品當成他的第一大愛好。”
相比之下,成龍在藝術投資上的低調可能讓很多人覺察不到,而他其實也被認為是中國當代藝術的重要收藏家。2006年,在上海原弓美術館舉辦的首屆新動力當代藝術雙年展上,成龍花了一大筆錢將參展的600多件藝術品中的相當一部分收入囊中。另外一個著名案例就是北京的現(xiàn)在畫廊。這一京城著名畫廊的很大一部分客戶來源都是明星或藝人,其中包括了歌星林依輪、演員周杰、主持人蔡康永和名模林志玲等。
培育名人收藏行為
我們更感興趣的是,在中國當代藝術品的購買行為上,從內地拍賣行購買的中國名人和那些從中國香港蘇富比和佳士得購買的人會有什么不同。ArtTactic近日的調查指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是受“不同市場因素和不同類型買家”所驅動的“雙軌發(fā)展”:一個是由內地拍賣行所驅動的發(fā)展軌跡,而內地拍賣行中意的是像石沖和葉永青這樣的藝術家;另一個發(fā)展軌跡是由位于香港的國際拍賣行所引領的,而這些拍賣行更青睞像楊福東和岳敏君這樣的華人藝術家。
中國名人才剛剛開始進入到藝術收藏圈當中,如何將名人收藏行為和培育一個繁榮的藝術產(chǎn)業(yè)聯(lián)系起來將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在美國,像名人史蒂夫·馬丁、喬治·盧卡斯、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和麥當娜都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收藏。
如果中國名人也效仿西方同行的藝術收藏行為,培育特定的收藏愛好,幫助所青睞的藝術家獲得更多的曝光率,不斷提升藝術家作品的價值,我們或許不僅會看到像曾梵志、張曉剛(微博)和方力鈞(微博)這樣的中國藝術家作品價格將持續(xù)走高,更多的文化界、藝術界和體育界名人也可能加入到由其同行所引領的藝術收藏潮中。
[鏈接]
卷軸畫《乾隆大閱圖》
在法國拍出3100萬美元
在法國南部城市圖盧茲的拍賣會上,中國清代乾隆年間的一幅卷軸畫《乾隆大閱圖》第四卷《行陣》拍出了2210萬歐元(3100萬美元)的高價。買主為遼寧億萬富翁王健林。
此作品長24米,表現(xiàn)了乾隆皇帝閱兵的情景。最初的估價為500萬至600萬歐元之間。
當天有包括40位亞洲交易人、機構代表和收藏家在內的300位嘉賓參加了此次拍賣會。
這件作品繪制于1739年,上面鈐有10位宮廷畫家的印。藝術史家們認為,這件作品系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洗劫紫禁城過程中流失到法國的。另外一件同樣題材的作品于2008年在香港蘇富比以6700萬港元(870萬美元)的高價成交。
故宮(微博)博物院藏《乾隆大閱圖》是宮廷畫家意大利人郎世寧為乾隆皇帝精心繪制的宏幅巨作,藝術技藝高超,反映了乾隆年間的國力昌盛和中西文化的高度融合。但因為它尺幅巨大,為絹綾繪制,一直以來難以長期在故宮博物院展示,限制了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清朝宮廷繪畫中最有價值的部分,就是宮廷畫家描繪同時代人物和事件的紀實性繪畫作品,而《乾隆大閱圖》卷就屬于此類繪畫中的精品。
注: 本站發(fā)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wǎng)”文章均來自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郵箱:1047780947@qq.com
《成功在路上》第一卷:(節(jié)選)班子調整、干部培養(yǎng)和弘揚成功文
新學年即將開始,戰(zhàn)斗號角已經(jīng)吹響。讓我們團結一心,將本次校本培訓研討的成
2025-05-13
不激不厲 風規(guī)自遠——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吳善璋書法作品(“
行草,起源于東漢末年,由劉德升首創(chuàng),后經(jīng)王獻之、張旭、懷素等歷代書法巨匠
2025-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