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1
深圳商報(微博)記者 聶 燦 實習生 蘇韻心
2009年,八大山人《仿倪云林山水》以8400萬元的成交價打破中國書畫全球拍賣紀錄,至此,“明遺民”書畫作品再度進入藏家視野,并以其獨特的審美及歷史價值成為市場新寵。記者近日從北京匡時(微博)公司了解到,為深度挖掘遺民書畫作品的市場價值,北京匡時公司將舉辦國內首場“明遺民書畫作品專場”,近百件明清書畫作品將集中亮相匡時春拍,預計百萬元以上作品將突破20件。
北京匡時公司董事長董國強(微博)介紹,“明遺民書畫作品專場”是在去年成功舉辦“晚明五家作品專場”、“吳門畫派作品專場”等古代書畫專場的基礎上設置,是今年匡時春拍最為重要的專場之一。"明遺民"書畫是中國文人畫的精髓,代表中國古代美術史的高峰。希望通過"明遺民書畫作品"專場設置,對這個時期的書畫作品進行梳理,不僅向世人展現中國畫的風采,更凸顯"明遺民"書畫家的人格魅力。”董國強說。這些“明遺民”書畫作品凸顯中國傳統士大夫亡國者不亡天下的文化精神。
“明遺民”書畫家跨越明清兩代
明滅亡,一大批畫家做了遺民,“明遺民書畫”就是在清初遺民文化的大環境下出現的。
董國強介紹,遺民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給文學藝術注入新的內容。清初畫壇上著名的“四僧”之八大、髡殘、弘仁、石濤,“金陵畫派”的代表龔賢,“常州畫派”的代表惲壽平、山西大儒傅山、寧都魏禧、昆山顧炎武、歸氏父子等等,這些人幾乎涵蓋了整個明清之際的美術史,他們或出家或隱居,均在這場鼎革之變中紛紛做了遺民,并在美術史上留下許多經典作品。
董國強說:“明清鼎革之際,社會思潮澎湃。遺民知識分子作為特殊的群體,亡國之恨與文化憂患意識前所未有地高漲,發展出動蕩中獨特的文化圖式,并在規模、地域范圍、持續時間等方面產生廣泛影響,給歷史、文化、藝術注入新的內容。表現在書畫方面,既有嗜古的一面,崇尚"篆隸復興",抱殘守缺。又有"尚狂尚丑"的一面,陳洪綬、傅山、朱耷等人的書畫風格都表現出"狂怪陸離"的面貌,影響審美風尚的轉變。另則,遺民書畫作品不被列于正統,缺乏明晰的收藏和傳承脈絡可尋。又經歷清中"文字獄"等多次磨難周折,幾近剿滅,迭失殆盡,難覓只言片語可供參詳。甫經出現,對文化史、美術史作用深遠。”
作品風格“枯瘦奔放”
鄭振鐸曾說:“滿洲人的入關,并沒有打亂了悠久的歷史傳統。項圣謨、程邃、蕭云從、王時敏、惲壽平……諸人,或為皇家供奉,或自寫性靈,卻還逃不出宋元傳統。但明末遺民像弘仁、傅山、龔賢、髡殘、道濟、朱耷等卻寄悲憤于畫幅,自有其枯瘦奔放的作風。”
董國強感慨,山河破碎,朝代更替,“明遺民書畫”家大多出生于明末,親歷明朝的滅亡,其主要的藝術生涯跨越了明清兩代,作品大多呈現破敗的家國情景,作品的主調子是蒼涼灰暗的。他說:“這些遺民書畫家多為自己增加了表遺民之志的別號,如朱一是號"欠庵";陳洪綬號"悔遲"、龔賢自稱"野逸",陸元泓將自己圖于水墨之中,自稱"水墨中人",寓意無國無家;更有如八大山人,曾有"雪個"、"雪衲"的釋名,寓意高潔,更有"雪恥"的意思。他作品中的鳥獸,均以"白眼"示人,不論字號的變更,還是創作的題材、風格均顯示了"遺民畫家們"在亡國之后因不能盡忠的自悔,以及對余生的心灰意冷。”
此外,明末文人多兼善繪畫,繪畫已經儼然成為文士展現自己才情不可或缺的一門技藝。然而,特殊的人生際遇及社會環境,這些書畫作品多屬聊以遣懷,故草草而成,不求形似,題材也多為適合這一目的山水與花鳥。“即使山水,也少有人再如五代、宋初那樣認真地畫全景大山水,自己以及友人的居處,是遺民畫家喜愛的題材,荒園自怡的歲月使"明遺民書畫家"的創作真正進入了一個全面成熟的階段。”董國強說。
“明遺民”書畫作品成市場寵兒
2009年,八大山人《仿倪云林山水》以8400萬元的成交價打破中國書畫全球拍賣紀錄;2011春,傅山《草書七言詩立軸》以667萬元成交;2011秋,陳洪綬《江山臥游圖卷》(手卷)成交價為1863萬元……不難看出,易代和社會動蕩改變許多人的思想審美,“遺民書畫家”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樣式特點,隨著書畫市場高漲,這些“遺民書畫作品”已成為市場的寵兒。
董國強說:“就目前而言,舉辦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家的專場頗為容易,而"明遺民"書畫作品專場的難度是非常之大的,不僅要有一定的數量,更要有精品力作,這些都屬于稀缺資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董國強介紹,為力求展現“明遺民”書畫作品的特色,現正面向市場和資深藏家征求作品。“目前征集工作進展順利,精品力作頻現。其中,有見證清初文壇盛事的《種菜詩唱和詩冊》等原作首次現身。這份由浙江吳氏家族珍藏三百年,由十四件作品組成的標的,呈現了吳之振、呂留良、黃宗羲等當時五十余位政壇、文壇的巨子相與酬唱,全景式地折射出17-18世紀中國鼎革之變背景下的一段往事。整組作品數量龐大,人物眾多。作品所體現出來的完整性、體系性、歷史性在拍賣場上都未曾見之,尤其是作品和史實的印證,更顯示出其真實而彌足珍貴。”董國強說。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