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29
2010年10月22日至25日,香港蘇富比(微博)拍賣公司在北京的柏悅酒店首次舉行了 “西方印象派及現代藝術巨匠油畫展”,展出了21件印象派畫家和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其中包括了西班牙繪畫大師帕布羅·畢加索的作品《年輕的黑發女人》、《抱著孩子的母親》以及法國印象派代表畫家克勞德·莫奈的作品《稻草堆》、雷諾阿的作品《蓮婷與可可》和愛德華·德加的《后臺的舞者》等作品。這是香港蘇富比公司首次將西方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帶到國內舉辦展覽進行展示。亞洲區,蘇富比拍賣公司只選擇了北京和香港兩地舉行該展覽,北京是這個展覽的第一站。蘇富比公司之所以會選擇北京作為首站無疑是因為洞察到了內地市場中藏家對于西方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品日漸產生濃厚的收藏興趣,以及潛藏在收藏和消費背后的購買力。
拍賣公司對接藏家需求
蘇富比公司的這一舉動表達了他們向內地藏家大力推薦西方經典藝術品的決心。他們為這次展覽做了兩年的精心準備,這點從高品質的展覽作品上就能看得出來。據了解,這批作品的價格區間在200萬美元至2500萬美元之間。另外,蘇富比這次展覽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拍賣預展,而是展賣。他們想借助展賣這種私下詢價、議價的方式來接觸內地對西方經典藝術感興趣的藏家。另一方面,他們更期望在接觸藏家的同時有效洞察亞洲區的藏家尤其是中國內地藏家偏好,從而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后續的市場運作。
蘇富比拍賣公司亞洲區主席黃林詩韻介紹說:“此前,蘇富比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作品只在紐約和倫敦拍賣,中國藏家想要購買的話,只有專門去這兩個城市,而最近三、四年,購買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品的中國藏家人數增長了4倍?!睌祿@示每年在紐約和倫敦春秋兩季舉行的印象派和現代藝術作品的夜場拍賣中,成功拍到自己喜歡作品的亞洲藏家在所有藏家中所占的比例一般在6%左右。盡管亞洲藏家還不能和歐美藏家競爭,但亞洲區藏家的藝術品購買力其實不容小覷,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就曾經發生過日本藏家大肆購買印象派畫家作品的案例,也正是日本藏家大量購買印象派畫家的作品導致了當時全球藝術品市場行情的暴漲。日本藏家大肆收購印象派畫家的作品是建立在戰后70、80年代日本經濟強勢發展背景之下的。中國目前經濟高速增長的狀況與20年前的日本非常相似,2010年第二季度中國GDP達到1.33萬億美元,超過了日本的1.28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在整個社會財富累計增加的過程中,高凈值人士(私人可投資資產超過1000萬元的人)的數量也在不斷地增長,據福布斯《2010年私人財富白皮書》顯示,2009年中國高凈值人士數量有33.1萬人,可投資資產共計18.3萬億元。201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38.3萬人,可投資資產的總額達到22.4萬億元。而近幾年藝術品正成為越來越多高凈值人士一個新的投資品類。這當中必然會有一些人會對歐美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品發生收藏的興趣,蘇富比公司瞄準的正是這些人的潛在需求。
無獨有偶,2010年11月13日,韓國首爾拍賣公司也在北京舉行了“印象派及現代大師畫作”特別展覽,共展出作品6件,也是雷諾阿、莫奈、夏加爾及畢加索幾位大師的作品。實際上早在2006年9月份,佳士得拍賣公司就曾在北京王府半島酒店展出過印象派和現代藝術大師的作品,那次展覽帶來了莫奈的《瓶中的菊花》、馬蒂斯的《母愛》等作品,展出的作品價格都在百萬美元以上。當時的佳士得亞洲區副主席葉正元透露:“雖然國內藏家目前主要關注本土藝術品,但已有個別買家對印象派等歐美藝術品產生了興趣。”遺憾的是佳士得公司此次試水后,內地再未舉行過類似的展覽,直到2010年。2009年金融危機發生之后藏家更愿意收藏價值已有定論的藝術品,中國古代書畫、古董藝術品行情全都反升不降,歐美印象派和現代大師作品由于已經得到美術史和藝術品市場的雙重驗證,也開始受到國內藏家的關注。拍賣公司此時介入的時機遠比幾年前成熟。
拍賣公司之所以首選印象派以及現代大師作品進入中國市場也有其獨特的考量。2004年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與法國奧賽博物館聯合舉行了“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展覽一共售出門票30萬張,日參觀人數達到1.6萬人次,充分說明了大眾對于印象派畫作的喜歡程度。莫奈的名作《睡蓮》,德加的名作《咖啡館》、《舞蹈課》,馬奈的名作《酒吧女招待》都在這次展覽中亮相。2006年中華世紀壇也舉行了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印象派和現代派精品展,60多幅作品涵蓋了印象派、后印象派和野獸派到立體派大師的作品,該展覽同樣引起轟動。
從美術史的地位上看,印象派處于古典繪畫和現代繪畫的過渡階段,本質上還是具象主義的。印象派畫家拋棄古典主義藝術家只在畫室創作的傳統,走到室外,到大自然中去寫生。他們描繪戶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間變化,創作的作品大多以描繪自然風光為主。作品構圖不再講究古典主義強調的創作原則,而是從生活的視角出發,運用筆觸的變化、色彩的碰撞創造出生活氣息濃郁的生動作品。其主題大多描繪的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這一點與中國目前正在形成的中產階級,在審美觀上有某種程度的契合,因此能受到一部分人的喜愛。印象派畫家的作品目前在全球藝術品市場中仍有一定的流通量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國內三級市場的推進
除了蘇富比、佳士得以及首爾拍賣等國外拍賣公司外,其實國內拍賣公司也試水過這部分市場。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北京華辰拍賣(微博)公司2007年秋季拍賣會就在國內首次推出了“西方油畫及雕塑專場”。當時該專場上拍了24件拍品,成交12件,總成交額1408.51萬元,其中成交價格最高的一件拍品是印象派大師雷諾阿1900至1905年創作的《樹林中的少女》,這件作品最終以1120萬元成交,創下了那場拍賣的最高價。2008年春拍,北京華辰繼續舉行了“西方油畫及雕塑”拍賣專場,這場拍賣上拍拍品26件,成交12件,成交總額達2579.36萬元。其中,成交價格最高的是雷諾阿1897年創作的《女孩與洋娃娃》,成交價1153.6萬元。帕布羅·畢加索1953年創作的《小丑與裸女》、馬克·夏加爾1981年創作的《彩虹的戀人》則分別以806.4萬元、358.4萬元成交。
同樣是2007年秋拍,中國嘉德(微博)拍賣公司在其四季拍賣第12期拍賣會推出了“美的喜悅——19世紀歐洲繪畫珍藏”專場。與華辰拍賣公司不同,嘉德進行的是展賣活動,首場最終取得了155.5萬元的成交額。2008年春拍,他們舉辦了同名專場,成交額達235.2萬元。
除了國內外拍賣公司近年來積極推動這部分市場的舉措之外,國內的博覽會也開始關注西方經典藝術品。2009年藝術北京首次推出了“經典藝術博覽會”。這個博覽會除了以中國古董、經典油畫作品為主,也引進了少量的西方藝術品。例如德國的哈格曼畫廊就在展會期間展出了印象派畫家愛德華·德加的紙上作品《站立的女人》,這件作品在展會舉行期間被一位內地藏家以1200萬人民幣的高價買走。上海的Classic簡經典西畫沙龍畫廊帶來的法國19世紀風景畫大師柯羅的作品《水邊勞作》也以580萬元的價格被一位國內藏家買走。此外,除了藝術北京經典藝術博覽會,每年在北京舉行的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也有不少畫廊專門銷售西方藝術品。
目前,北京、上海兩地專門經營西方經典藝術品的畫廊數量也在增加,北京的哈格曼畫廊、上海的Classic簡經典西畫沙龍和杰奎琳畫廊等畫廊的建立也從側面證明了市場的需求。哈格曼畫廊是一個家族型的畫廊,他們的家族一直在德國經營油畫作品,而杰奎琳畫廊的負責人之一是一位有著很好藝術史背景的法國專家。這些畫廊除了能提供穩定貨源,還非常注重對于藏品學術價值的挖掘。他們提供給藏家的作品,每件都有詳細的分析,從作品風格、藝術家介紹,到作品的收藏記錄、市場交易記錄,包括博物館參加的展覽都有詳細的資料。這些學術資料使藏家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作品,一旦成交,畫廊還會給藏家提供后續的技術性服務等等。這些畫廊還會提供國外相關第三方鑒定機構的認定證書,從而打消國內藏家對于作品真偽的疑慮。
由此可見,從一級的畫廊市場到二級的拍賣市場,再到博覽會市場,這三個層面都在推進西方經典油畫在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發展。這三個不同層級的市場逐步的建立也為藏家收藏西方經典油畫提供了更為豐富和多元的選擇。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