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許悅
在廣東古今拍賣行7月份的拍賣會上,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副教授謝楚余的油畫《香痕》,拍出了74.75萬元的價格。而相近尺寸的謝楚余作品限量復制油畫,價格僅為3.5萬元。當藝術品價格扶搖直上,普通藏家基本與精品無緣的情況下,你是否會考慮轉而購買這種使用現代科技手段限量復制出來的高仿藝術品?
但如果把這種限量復制品等同于普通工藝品或裝飾品,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由于限量發行,又有畫家全程參與并簽名確認,限量復制藝術品還是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的。前兩年嫣然天使基金慈善晚宴上,吳冠中一幅《交河故城》的復制品就拍出了100多萬元的高價。
復制品賣出藝術品的價格
在國外,限量復制藝術品市場已經非常成熟,一些企業甚至借此做成了上市公司。
有統計數據顯示:西方國家的藝術品市場70%是有限印刷品市場,原作市場只占到三成。采堂畫廊負責人梁慶強近年在美國市場考察也發現,目前美國藝術品收藏的高端和低端市場份額正在下降,但限量藝術品的收藏市場卻在上升。
反觀國內,相對于異常火爆的藝術品收藏市場,人們對限量復制藝術品收藏板塊的介入卻非常粗淺。百雅軒畫廊和雅昌藝術機構可以說是國內名家限量作品開發和推廣的先行者。目前,吳冠中的限量復制品有的已經高達十幾萬元,其他的名家限量復制藝術品也在數千到到數萬元之間,消費、收藏的人群不斷增加。
本地限量復制藝術品市場啟動
正是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商業利潤,近日采堂畫廊專門在國外花100多萬元引進了一整套達到博物館收藏級別要求的頂尖技術設備,可以限量復制油畫、水彩和國畫。采堂畫廊在廣東藝術品市場首個引入限量復制模式,與之簽約授權合作的第一位畫家是謝楚余,限量復制油畫的數量按國際慣例發行的數目,控制在每幅100張,每張皆附有作者本人簽名和收藏證書。
早在十多年前,梁慶強就第一個將年輕畫家胡錦雄的重彩兒童畫進行高精度的印刷發行,盡管當時賣到了1000元一張,但由于印刷、裝裱精美而大受市場歡迎,幾千張作品很快銷售一空。
對此有市場人士認為,限量復制藝術品在國內引領了一種藝術品推廣的新模式,也為大眾消費高品質的藝術品提供了一種新的渠道。
對話
嘉賓:梁慶強(采堂畫廊負責人)、盧延光(廣東省美協副主席)、李放(青年油畫家)、趙利平(藏家、美術評論家)
一、中國藝術品市場近年異常火爆,限量復制藝術品的出現是利還是弊?
梁慶強:藝術應該停止孤芳自賞而走向民眾。如果藝術品只能成為少數人的玩意,那么對藝術家本人和整個藝術市場的發展來說都不是件好事情。家里掛一名家的應酬之作,還不如掛一幅高仿的精品,能夠欣賞到原汁原味的藝術精髓。采堂畫廊接下來還將與更多名家合作,系統地向市場推出限量作品。我們選擇名家的標準就是業界認可、老百姓歡迎。
盧延光:這是好事,能夠滿足更多的人對精品藝術的需求,能夠推動藝術市場的發展,但我個人就不考慮了。國畫和油畫不同,油畫可能兩三個月才能畫一張,如果愛好者多那真是供不應求,但山水畫我大概一周就能畫一張,完全沒必要去復制。
李放:應該是利大于弊,畫家的創作目的就是讓更多的人欣賞到自己的作品,這有利于藝術的推廣。但千萬別把藝術品說成復印品。
二、限量復制后,是藝術品還是工藝品?收藏價值有多大?
梁慶強:限量復制藝術品并非簡單的復制品,它們本身也是一種藝術創作,其復制的過程必須有畫家本人的參與,從選擇復制方式、復制數量,具體到調色、尺寸、編號確認,簽名,畫家都全程參與,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限量復制藝術品。畫家的信譽保證和精良的制作,才能保證這些限量復制藝術品進入藝術市場,并且隨時間增值。
趙利平:有畫家授權的是藝術品,沒有畫家授權的是工藝品。限量復制藝術品之所以有一定的升值潛力,就是因為復制過程中有畫家的質量把控,有數量的限制,雖然相比原作升值空間大打折扣,但還是有一定的收藏價值。而沒有畫家授權的復制品,比如故宮里賣作商品的清明上河圖復制品,或是藏家自己拿去復制的畫作,就沒有什么藝術價值。但如果不是非常知名的畫家、非常好的精品,這樣的復制藝術品我還是不會買的。玩開收藏的人,不是原作拿在手里始終不過癮。
吳冠中的限量復制藝術品賣到了10多萬元,我覺得如果這筆錢是用來投資,買這種復制品升值慢、空間有限,還不如買當代嶺南名家的作品,升值潛力更大。
三、藝術品市場打假風起,限量復制藝術品的出現,是否會助長假畫市場?
梁慶強:如果限量復制藝術品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這個我們監控不了,但我們能夠保證能夠辨認真假。首先,限量復制藝術品在尺寸上跟原作會有所區別,為了防偽,我們還計劃在畫作上做記號;其次,復制出畫家授權的數量后,底板我們就會銷毀,絕對不會加量,跟畫家簽訂的也是獨家授權書,同一畫作以后不能再復制。
李放:這個問題完全不用擔心。我在北京也接觸過一家做這行的法國公司,他們的防偽技術非常高超,甚至比原作還更能防偽。
四、限量復制藝術品的出現,是否會影響原作的市場價值?
李放:可能會有人擔心復制品多了,會影響藝術品的稀缺性,但我覺得對市場的影響應該還是利大于弊,反而通過推廣增加了畫家的知名度,其作品的價值應該會更高。
趙利平:原作只有一張,其色彩、質感都是獨一無二的,復制品無論多好,都只是近似,無法跟原作相提并論,更不會影響到原作的市場價值。
▲謝楚余作品《春音》
謝楚余作品《鶴》
許悅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