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5
2011年12月15日,徐悲鴻的著名畫作《九州無事樂耕耘》在北京保利以2.668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拍出,刷新了徐悲鴻的個人書畫作品的最高成交紀錄,在繼2010年秋拍徐悲鴻作品《巴人汲水圖》價格破億元大關之后,使得一代大師徐悲鴻無疑又成為人們最值得關注的焦點。據雅昌藝術監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計,自1993年起,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 徐悲鴻書畫作品(個人)共上拍3,307件次,成交2,364件次,總成交額為43.684億元人民幣。2011年秋拍中徐悲鴻書畫作品(個人)的上拍量為307件次,成交量為199件次,成交總額為10.19億元人民幣,創造了徐悲鴻個人書畫作品單季成交總額的最高紀錄。徐悲鴻的作品近些年為何日趨火爆?哪些作品會有更好的投資趨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并分析這位20世紀影響最大的藝術大師的繪畫作品。
一、徐悲鴻的書畫精品成交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徐悲鴻的書畫作品的價格一直保持著較為穩定的增長趨勢(圖1),徐悲鴻作為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最至關重要的一代領袖人物,他的作品其實早在20世紀初期就成為人們追捧的對象。他的作品猶在近些年來不斷刷新著成交紀錄,使徐悲鴻成為中國近現代書畫市場的風向標。
據雅昌藝術監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計,自1993年起,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 徐悲鴻書畫作品(個人)共上拍3,307件次,成交2,364件次,總成交額為43.684億元人民幣。其中,2000年以后的上拍作品為2,977件次,成交作品數量為2,184件次,成交總額為43.286億元人民幣,2000年以后作品的總成交率達73.36%。其中,2011年秋拍中徐悲鴻書畫作品(個人)的上拍數量為307件,成交數量為199件,成交總額為10.19億元人民幣,這不僅創造了徐悲鴻個人書畫作品單季成交總額的最高紀錄,也創造了徐悲鴻個人書畫作品單價成交最高成交紀錄:2011年12月15日,徐悲鴻的著名畫作《九州無事樂耕耘》在北京保利以2.668億元人民幣的天價拍出,刷新了徐悲鴻的個人書畫單間作品的最高成交紀錄。
徐悲鴻作品拍賣市場總體走勢日益走俏
數據來源: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 ,統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徐悲鴻的作品從一進入藝術市場就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推崇,近年來他的作品頻頻刷新成交紀錄,其實并不是空穴來風。徐悲鴻身處新舊中國交替變革的亂世之中,與當時的許多著名學者、文人有著諸多來往,而《九州無事樂耕耘》就是為迎接郭沫若出席第三次“世界和平大會”歸來而作的,此幅作品凝結了徐悲鴻大量心血,并見證了他們兩位愛國文人之間深厚、珍貴的友誼,原為郭沫若舊藏,是國家級博物館及大型收藏機構夢寐以求的悲鴻畫作中的鴻篇巨制,1996年開始流入市場。畫面通過對一顆即將發芽的老柳樹下三位耕作的農民的描繪,表現出人民對和平的渴望而不畏帝國主義的戰爭威脅,創作出其少有的將人與動物相結合的農耕題材,被業內人士認定為是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地位極其重要的、堪稱史詩的徐悲鴻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其名稱頻繁見于徐悲鴻傳記報道和圖錄畫冊中。
《九州無事樂耕耘》在1996年嘉德春季拍賣會上,就以192.5萬元的高價成交,創造當時“新中國美術”作品的最高拍賣記錄;2004年12月08日,此幅作品又以近10倍的高價——1,705萬元在北京榮寶拍賣成交;2011年秋再次以近20倍的價格位居當季書畫拍品成交價格榜首之位。除此之外,《九州無事樂耕耘》創造了另一個“紀錄”:由于從2010年春拍成交到2011年春拍為止,千萬級以上的拍品沒有完成結算的比率可能有四成。2011年春拍過后,許多高價作品的結款問題受到媒體的廣泛關注。提高保證金,是中國嘉德(微博)、北京保利等諸多拍賣公司應對市場的共同策略。《九州無事樂耕耘》在正式拍賣之前,已經創下今年秋拍的保證金新紀錄,保證金高達1000萬元人民幣。在2011年秋季拍賣的調整期內,這件作品的去向和結款情況更為引人注目。徐悲鴻的《九州無事樂耕耘》被新疆廣匯美術館館長、蘇州收藏家、永源齋畫廊經理包銘山收入囊中,并經保利確認已順利交接完畢。
據雅昌藝術監測中心(AMMA)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01月01日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徐悲鴻個人書畫作品億元以上的作品有2件次;5000萬-1億元價格區間的拍品有3件次;1000萬-5000萬價格區間的拍品共有60件次,500萬-1000萬以上的拍品共有97件次;100萬-500萬價格區間的作品共有632件次。千萬元以上的拍品累計共有65件次,占總成交數量的2.98%;百萬元以上的拍品累計共有794件次,占徐悲鴻個人書畫作品總成交數量的36.36%(表1)。
表一 徐悲鴻書畫作品(個人)成交價位區間比較
數據來源: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統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二、徐悲鴻筆下的“馬”:未來可能將有高價拍品出現
馬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人才的象征,是民族振奮的象征。徐悲鴻是愛馬之人,他對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動態,曾作過長期的觀察和研究。早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期間就常去馬場畫速寫,并精心研究馬的解剖,積稿盈千。這為他后來創作各種姿態的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徐悲鴻自已也說道:“我愛畫動物,皆對實物下過極長時間的功夫,即以馬論,速寫稿不下千幅,并學過馬的解剖,熟悉馬之骨架肌肉組織,然后詳審其動態及神情,方能有得。”從而能夠游刃有余的去補捉馬瞬間即逝的神情和動態,得心應手地采用前人不敢涉獵的大角度透視,創作出嶄新的藝術形象。但他畫馬,不僅僅只為一般性的喜歡同觀賞,更多是借馬來抒發郁結難言之悲憤和愛國憂世之心情。他筆下的駿馬剛勁、矯健、剽悍,象征自由和力量的,鼓舞著人們積極向上,在徐悲鴻的眾多繪畫題材中,猶被世人所偏愛。
徐悲鴻筆下的馬,也許是各大拍賣行中最喜聞樂見的拍品之一了,據雅昌藝術監測中心(AMMA)的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01月01日截止至2011年12月31日,徐悲鴻書畫作品(個人)關于“ 馬“題材的繪畫作品上拍數量為961件次,占總上拍數量的32.28%,成交數量為697件次,占總成交數量的31.91%,成交總額為15.961億元人民幣,占總成交額的36.87%。其中,10萬-50萬價格區間”馬“題材的繪畫作品為176件次,占10萬-50萬價格區間作品總數的24.48%;50萬-100萬價格區間”馬“題材的繪畫作品為134件次,占此價格區間作品總數的34.81%;100萬-500萬價格區間內,”馬“題材的繪畫作品為265件次,占此價格區間作品總數量的41.93%;500萬-1000萬價格區間”馬“題材的繪畫作品為51件次,占此價格區間作品總數的52.58%;1000萬-5000萬價格區間內“馬”題材的繪畫作品數量為26件次,占此價格區間作品總數的43.33%。總結看來,關于徐悲鴻“馬”題材的繪畫作品,1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拍品,總共就有652件次,而成交數量一共僅為697件次,1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拍品占成交數量的93.54%(表2)。
■表2 徐悲鴻“馬”題材繪畫作品(個人)成交價位區間比較
數據來源: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AMMA) ,統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可見,人們對于徐悲鴻的“馬”的鐘愛程度。而如此受世人鐘愛的題材的繪畫作品,在5000萬-1億元人民幣價格區間及億元以上的價格區間內尚未出現任何拍品。其實,早在2003年秋,于中國嘉德拍出的《徐悲鴻》
1941年作 春山十駿圖 鏡心》是作為首件單件作品突破500萬成交紀錄的拍品,以627萬元的高價被拍出,之后再于北京保利2007年秋,以 1,512萬的價格拍出后便銷聲匿跡了。倒不是單指這件作品,只是如此受人追捧之題材卻遠遠未達到眾人之期待。而《九州無事樂耕耘》和《巴山汲水圖》(《巴人汲水圖》)早在90年代浮現市場后又相繼出現了多次(表3),不斷刷新著徐悲鴻個人的最高成交紀錄。成為徐悲鴻金字塔的頂端藝術品,也奠定了徐悲鴻的書畫作品在近現代書畫拍賣中的地位。而題材如此炙手可熱的“馬”卻未能真正的名至實歸。對于藏家及投資者來說,“馬”類的繪畫題材無疑是投資徐悲鴻作品最保險、最有升值潛力的。在徐悲鴻歷年成交書畫作品(個人)TOP20排名中,“馬”類題材占具7席(表4)。當然,許多名畫都不僅僅是因為其本身的藝術價值,更要看他的歷史價值和考慮更多人文的因素以及市場需求,我們仍然期待未來有幾匹“駿馬”能殺出重圍。
表3 徐悲鴻部分書畫重復拍賣成交作品數據比較
表4
徐悲鴻無疑是20世紀以來對中國近現代美術影響最大的藝術大師。他夢想著通過繪畫改變時下的中國,不僅僅是藝術。他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精湛的繪畫作品,令他的在藝術史上的意義甚至超越了許多在藝術上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畫家,如齊白石、張大千等。由于他無可替代的地位,從上世紀中期至新世紀初,他的作品一直受到眾人的高度關注,讓許多人以擁有徐悲鴻的墨寶作為榮耀的象征。徐悲鴻的書畫作品存世量較大,近些年來,大家對于他存世量很少的油畫及素描等作品,也越來越感興趣。信奉歐洲寫實主義精神的徐悲鴻,通過肖像性油畫創作的途徑,已經充分展現出自己在題材統合、人物塑造、神情刻畫諸方面的精湛技巧。從徐悲鴻的油畫創作來看,數量比較稀少,他一生僅創作油畫100多幅,而其中遺失了近40幅,所以徐悲鴻的油畫市場亦異常火爆。徐悲鴻在國外創作的油畫人物肖像,盡管在作品的質量上占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但正因為稀缺,作品的贗品問題也爭議頗多,頻頻出現。比如2010年春季,頗受爭議的某油畫作品以7,280萬的高價拍出,被知情人聯名證實為偽作無疑。因為徐悲鴻的作品為眾多買家強力追捧,偽作問題日益明顯,當然不僅僅是油畫,偽作題材包括各個方面,從油畫素描甚至到書法信箋無所不至,而其中價格超過幾百萬元的亦都不在少數。我們在研究某種現象、某位大師的同時,不僅要加深對當事人更多解讀,更應該理智、冷靜的去看待、分析個中的原因,不能人云亦云,亦不能斷章取義,從而才能更好的來適應、把握這個變幻莫測的藝術市場。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