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1
買家遲遲不愿付款的王羲之草書《平安貼》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北宋蘇軾的這句詩準確地說出了現今藝術品市場的狀況。雖然三月春暖花開寒冬已去,但藝術品市場卻還未感到些許暖意。書畫投資商作為市場的弄潮兒感覺還是最敏銳?!斑€好,我跑得快,早就清倉了。”一名廣州畫商在一年前就已經把手上的近現代大家的書畫都套現,換成了現代嶺南名家的“實在東西”。
他透露,他的投資準則不是看畫家名頭大小,而是看作品的性價比。而如今,和他持一樣觀點在謹慎觀望的畫商不在少數。春拍的遇冷必將使書畫藝術品板塊的競爭更加激烈,同時也促使拍賣行等商業機構進入相互“拼內功”的時代。那么,是什么使得上一個春拍還如火如荼奮力血拼逐利的畫商,在這個拍季冷卻到也開始重視藝術價值的?
書畫市場春拍壓價為那般
作為拍賣行業一年重要的交易季,今年3月春拍大幕已緩慢拉開,但記者從參加的幾場拍賣會中完全感覺不到去年那種瘋狂火爆的成交氛圍,對于今年春拍的總體平淡,市場人士也都靜觀其變,不少中小型拍賣行已經決定不舉行春拍,等待春拍結果再為下一步做打算。有畫廊人士認為,今年春拍行情書畫市場價格至少要有20%-30%的下降空間。其實,書畫市場自去年秋拍中成交率和成交額都出現了明顯地下滑,各拍賣行也都從規模和場次上顯現了調整的跡象?,F在的書畫藝術品市場更趨理性,藏家也不像以往那么浮躁,大家的關注點由投機投資價值逐漸過渡到關注藏品內在的藝術價值。
書畫市場由前兩年天價頻出的高歌猛進到如今掉頭向下謹慎觀望的灰色預期,書畫市場為何與前兩年的表現是冰火兩重天?究竟是金融危機沒有完全消退的大形勢惹的禍,還是書畫市場的內部調整所導致?
1.經濟大環境的影響
去年書畫市場的先抑后揚,到下半年書畫藝術品市場逐漸顯現的頹勢已延續到今年的春拍。業內人士認為,是受歐債危機等全球經濟不明朗因素以及政府持續從緊的貨幣政策、社會資金流動性減弱,今年春天經濟形勢更加不好,買方手頭資金緊張,再加上今年藝術品市場不斷爆出“贗品”、“假拍”等負面新聞,造成了書畫收藏市場整體觀望情緒濃厚。書畫市場已少了前兩年的浮躁與狂熱,交易行為逐漸變得成熟、理性,一方面使得市場的成交量萎縮,而另一方面藏家對拍品的投資價值與藝術價值的關注,也使億元天價的拍品失去了跟風與追捧。華藝國際副總裁許習文認為,華藝國際今年春拍的拍品數量可能會縮減50%,主要是為了控制拍賣成本,而本來為期兩天的拍賣會也可能改為一天。許習文透露,在征集過程中發現,部分物主已經順應市場的變化,主動調低了底價。
2.市場炒作成風亂象重重
拍賣的有關管理條文規定,藝術收藏是風險投資,風險自負。這句話讓一些拍賣公司也打著“風險自負”的旗號招搖過市叫賣假貨。收藏者的利益習慣性被無視,書畫市場的亂象讓藏家疑慮重重,行為越來越謹慎,持幣觀望情緒濃厚。
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帶動了藝術品市場的提升,但需求的過快增長與競爭的加劇意味著泡沫的不斷產生。億元天價的背后是藝術市場炒作之風盛行,天價藝術品是否真的成交值得懷疑,藝術品市場累積的泡沫膨脹,虛高的交易價格的回落已屬必然。據市場統計2010年秋拍中,大約40%成交價超過1000萬元的拍品都未付清。據報道,2011年10月成交價為6890萬的趙無極作品《10.1.68》未付款,最終去年12月18日,香港蘇富比(微博)公司在香港高等法院提起訴訟,追討7000萬元欠款連利息。嘉德2010年秋拍夜場上,備受關注的書圣王羲之的草書《平安帖》拍出了3.08億元的高價,據透露,直到今天,買家還沒有付款。這類在相關利益方炒作下的天價,本來就有價無市,在市場趨冷的情況下,拍賣市場只重眼前利益的短視行為,導致整個市場目前都在透支利潤,調整勢在必行。
3.藝術市場周期規律
書畫藝術品市場的價格也有自己的獨特運行規律。北京保利執行董事趙旭認為,中國藝術市場的開創以藝術品拍賣會開辦為標志,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已經歷了三個周期:從其初創到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導致市場蕭條,是第一個周期;第二個周期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到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引起市場恐慌為止;第三個周期則從2009年春拍萌芽,到當年秋拍藝術市場進入“億元時代”爆發,再到2011年秋拍出現調整行情為止。龍年新年,正值第三個周期后的第一個新年,有一個以周期性的眼光瞻前顧后的機會,正好是對前一輪繁榮周期反思回顧的好時機。
面對調整寒流中開始的2012年,趙旭認為,和2009年初的市場形勢很相像,但現在的市場規模已經迅速擴大,即使遇到調整也不會有當年市場崩盤的感覺。北京匡時董事長董國強也認為,中國藝術市場尤其是書畫市場預計在2012年與2013年兩年里會有一個盤整期。但交易額萎縮的幅度會大些,而價格回落的幅度不會很大。由于賣家惜售,2012年成交額也許會縮小20%-30%,過億拍品也會減少。
金融投機讓位于藝術價值
在文交所藝術品基金炒作的泡沫破滅之后,竭澤而漁的短期炒作已經讓書畫市場很受傷。相對于前兩年的買方市場僅僅關注于拍品買的多少錢和賣了多少錢的狀況,如今的市場已由關注書畫作品的純粹商業價值過渡到更看重書畫的收藏價值。
1.長期的升值潛力
藝術品作為另類資產,投資價值已形成共識,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藝術品投資的利潤豐厚。公眾如今越來越關注藝術品的財富價值和投資性,一個沒有沒有藝術消費的市場就不會有投資,而一個全民投資的藝術品市場也是很不正常的,會造成暴漲暴跌的泡沫化經濟。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甘學軍表示,藝術品適合投資,而不適合投機,藝術品適合長線投資,合理的周期起碼應達3-5年。
雖然書畫市場今年蓬勃發展,但并非所有的藝術品都能賺錢,藝術品屬于特殊商品,其價值組成很復雜,只有懂得藝術品價值的構成,才能成為好的投資者。投資書畫市場,更要關注長期的升值潛力而非買的價格有多高,市場不能靠短期炒作,更應看重長期的升值潛力。投資者更應該注意發現市場的具有投資價值的畫家和作品。重點關注一些書畫藝術成就很高,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地位的藝術家。
一件作品升值潛力如何還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就是藝術家的名望,比如齊白石、張大千這些人無論是大的作品還是小的冊頁手札,價格都會很貴,這是他的名望、社會地位、藝術成就所決定的。其次是作品的樣式,尺幅越大越值錢,比如前面說的齊白石的四億作品就是其畫作中少有的大作。又如十幾年前傅抱石有個手卷叫麗人行,賣了1078萬元,成為那一年藝術品市場的焦點話題,形式和尺幅很大程度決定了繪畫的價值。最后作品的價值體現還要考慮其作品的存世量,如傅抱石、李可染作品,上漲的速度很快,其中跟他們作品的數量較少有關系,數量太多,相對市場的拉動會有一定困難。
2.內在的藝術價值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書畫市場蓬勃發展,藝術品兼具有觀賞性和投資性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為精神消費的一種書畫藝術消費的比例會越來越大。藝術品不僅是一種消費性的投資,更是一種精神投資。藝術品市場專家、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藝術管理學系教授龔繼遂說,當人們的溫飽問題都沒有解決的時候,是不可能享受到藝術品消費的樂趣,只有在物質生活相對富裕的情況下,特別是一些新興的資產階級才有這種消費欲望。字畫可以欣賞,在被消費的同時還可以增值,這一點不同于股票、房產等純經濟屬性投資品種。收藏群體的擴大,和收藏群體欣賞品味的提高,使藏家越來越看重書畫的內在價值,更看重字畫本身的魅力。中國繪畫形式本身跟中國文學、中國哲學有一種相同,這種藝術形態很大一部分是迎合中國人的審美心理,否則也流傳不了這么多年,繪畫中一些理論,比如看山不是山,天神合一等繪畫理論,跟國人的審美趣味比較吻合。由于中國一直有收藏字畫的傳統,經濟文化的大發展更刺激了書畫的收藏熱,這都是今天藝術品市場繁榮的良好基礎。
激烈競爭的背后,市場趨向何處發展?
書畫藝術品市場自改革開放的短短幾十年,發展到今天,畫廊、拍賣公司、美術館等藝術機構已經遍布各地。目前全國有拍賣公司600多家,競爭幾乎進入到了白熱化狀態。藝術品市場的大繁榮更進入人們的投資視野,包括一些基金機構、金融機構等,都在介入藝術品投資。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經濟的飛躍也使中國成為世界藝術品拍賣中心。以前,倫敦和紐約是世界藝術品拍賣中心的兩個權威地方,后來由倫敦、紐約轉到香港,近5年來,北京、上海也發展得很快,現在是香港、北京、上海三足鼎立,去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拍賣額度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了亞洲老大。所有的這些數據都足以說明中國現在市場繁榮背后面臨激烈殘酷的競爭。
不僅傳統的拍賣行、畫廊等實體機構面臨激烈競爭,如今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更是將這種競爭數字化,傳統的書畫交易如今已有明顯向網絡化、虛擬化轉移的趨勢。互聯網正逐漸將書畫藝術品市場整合成一個世界性的市場,一件書畫,在紐約拍賣還是在北京拍賣,幾乎都可以在同一時間通過點擊鼠標完成,天南海北、世界各地的買家賣家同聚一網,激烈競爭的同時,市場之間的價格差逐漸被抹平。過去通過從海外市場買書畫然后拿到北京獲暴利的投機現象,很明顯地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在互聯網一個藏家想買藝術品,不論在哪里,實質上就是你必須比全世界買家出價更高才行。各大拍賣公司如今都已重點發展網絡平臺,世界級的互聯網藝術品平臺也紛紛入駐中國,未來的市場競爭可以料到會更加多樣化和白熱化。
誠然,2012年的春拍市場一開門就不被看好,但激烈競爭的形式已經漸見端倪。占藝術品市場七成以上份額的中國書畫成為首當其沖的調整對象。北京藝融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蔣偉表示,目前社會投資需求依然龐大,資金并沒有出現整體性緊張,不必對行業前景表現得過于悲觀。甘學軍表示,市場“遇冷”正是拍賣行練好內功、改善內部管理的機會。中國的書畫市場整體上的競爭正促進書畫拍賣市場回歸重視公平交易發掘藝術價值的本質。從國家層面來講經濟危機下的激烈的藝術品市場競爭,也促使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法律法規和管理的完善,如文化部推出“中國誠信畫廊”品牌行動,《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等具體措施的正式實施,表明今年的書畫市場將逐漸進入了公平、公正、規范的“標準時代”。而經濟方面,房地產限購、股市震蕩等對藝術市場的影響不會很大,因為藝術市場吸引的資金量總體不會太大,加之國家會大力發展文化事業,藝術市場會在震蕩中起伏發展,前景看好。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