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繼遂老師有一句話,“藝術品從藝術家創造完,走到社會以后就開始了一段非常漫長和有故事的旅程。在這個旅程過程中可能遇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件,都會使它的價格、價值發生變化。”令我印象非常深。由于藝術品自身的特殊性,一般的估值模型比較難適用于現在的藝術品,這也影響到了藝術品的資產化。在中國除了評估價值以外,鑒定也是一個大問題。我們經常講藝術品金融有3座山要翻:第一,鑒定;第二,評估;第三,流動性。目前的市場,贗品、拍賣行的假拍仍然比較常見。
藝術品因為其獨一無二性,在不同的宏觀條件或者狀態下,情況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簡單的固化為某些系數,比如跟尺寸相關,與藝術家在不在世相關,這樣的固化方法僅可以作為一種參考,但是用來最后確定藝術品的估值是不行的。這實際上也反映了藝術品的估值和估價的復雜性。每一個機構都會根據具體情況使用獨立的評估模型和數據,任何一個資產評估的過程,計量模型都不是完美的。我認為藝術品的資產評估需要堅持幾個原則。
第一,宏觀和微觀結合。整體的宏觀經濟形勢,會對市場有很大的影響,潮流、風尚等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也會很大,比如過去幾年流行寫實的作品,現在流行比較當代的作品。微觀的,就是指作品自身的大小、藝術家的名氣,以及拍賣的地方、拍賣行等。藝術品的價格不符合“一價定律”,不同拍賣行或拍賣城市拍賣的藝術品價格都會有比較大的區別。比如一般情況下,同樣的東西在紐約比在巴西拍的價格高;在蘇富比、佳士得拍,就比小的拍賣行好。有些人覺得不可能,說沒有辦法證明,因為所有的藝術品只有一件,不可能同時在兩個地點拍賣。但是我們在經濟學中有很多文章發現,假如用的是限量版畫,就能比較全球幾個城市拍同樣的東西,從而得到以上的結果。有時候覺得不可思議,但從另外一個角度想又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紐約是全球的金融中心,在紐約的佳士得或蘇富比可能同一場拍賣,有全球超過200個國家的人同時參與,而且這些拍賣行對作品的專業化挖掘和200多年的專業隊伍的培養,也成了價格高的原因。這是微觀的因素。第二,客觀和主觀相結合。評估的主觀經驗,是基于專家很多年對市場的觀察和看法,包括他的專業知識的積累。最近幾年,在科技鑒定方面做出了許多嘗試,越來越多介入到了這個市場。利用科技手段,對藝術品的化學成分、物理特征及內部結構進行檢測,通過建立對比數據庫的方式來進行藝術品真偽鑒定,構建歷代藝術品科技檢測識別系統。但是中國的藝術品遍及全球,短期內建立數據庫可望不可及。第三,建立第三方獨立平臺。目前在中國,估值是排在第二位的問題,而鑒定排在第一位,解決了真假問題才有估值問題。對于估值,除了一般經驗以外,可能經常會比照拍賣行的數據。但是現在的問題是,根據統計,最近5年拍賣付款率差不多都是50%到60%之間,這樣的市場數據可靠嗎?作為估值的參照就要打個問號。藝術品金融的基礎實際上就是鑒定和估值,國內藝術品的資產評估機構非常多,但是機構的評估報告給銀行,銀行會馬上根據這個給貸款嗎?基金公司會馬上就認可嗎?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公信力,怎么使金融機構和老百姓都相信評估報告,在交易過程中也愿意按這個價格購買,是最大的問題。
現在對于中國來講無論是科學鑒定方法、數據庫方法、專家的經驗都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但是我認為缺的不是方法,缺的是市場的規范,以及信用制度的約束和科學監管、法律環境等系統。大家可能覺得復雜,困難重重,但是在快速發展和不斷創造奇跡的中國,我們充滿信心。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