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31
由瑞士銀行UBS和跨國財富管理公司畢馬威(PricewaterhouseCoopers)聯合發布的報告表明,全世界億萬富翁們的財富在2016年都有不錯的增加,增長量達到了1萬億美元。這份10月26日發布的名為“億萬富翁觀察“(Billionaire Insights)報告稱,2016年標志著全球最富有的那些群體中不少人的財富“重新有了顯著增長”,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來自亞洲地區。
這份報告對全球1550名億萬富翁進行了數據分析后發現,亞洲億萬富豪的數量首次超過了美國,不過美國富豪們的財富總和仍位居首位。中國億萬富翁的人數猛增了25%,達到637人,而美國有537人,歐洲有342位。
總體來看,這些富豪們的財富在2016年增長了17%,這比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dex)高出了兩倍,這一指數包含了全球46個不同國家的股市指數,是衡量全球股票市場表現的參考指數。而由瑞銀和畢馬威聯合發布的報告則表明全球超富有的人群正在快速增長,但也伴隨著一陣更明顯的不確定性。在2015年的停滯期過后,這些億萬富翁們的財富總和也從5.1萬億美元上升到了6萬億。
來自亞洲和中國富豪們的強大購買力也通過數家西方畫廊接連在中國開設辦公室而突顯出來,Levy Gorvy畫廊最近就宣布將在上海設立一家辦公室及私人參觀空間。同時,畫廊聘請了此前擔任佳士得戰后和當代藝術專家的李丹青為高級主管,負責畫廊的運營。其他已經在中國大陸和香港設立了完整畫廊空間的有佩斯、白立方、大衛·卓納和Simon Lee。豪瑟沃斯則在9月宣布了將在明年春天加入佩斯和卓納畫廊的隊伍,入駐香港新的H Queens項目。
在拍賣領域,佳士得去年在北京金寶街開設了旗艦辦公室。2017年上半年,佳士得一位發言人表示他們在這里的銷售已經達到了2.47億英鎊。從新買家的成交來看,佳士得有45%的銷售量來自于亞洲,而新買家中有21%的人是來自亞洲。而從地理上來看,亞洲客戶為佳士得的銷售總數貢獻了35%,總花費增加了39%。
蘇富比(微博)總裁Tad Smith表示,在幾輪香港的拍賣過后,蘇富比也有相對不錯的表現,“一周內來自中國大陸的競拍和購買非常踴躍,價格前十位的拍品主要都是由中國買家購買。他們的參與使我們的銷售相比一年前增長了42%,而蘇富比香港幾場重要的拍賣銷售總額超過了8.1億美元,是2014年以來最好的表現。“
和蘇富比有關的一些重要數據還有:已經占有重要地位的亞洲買家們,在2017年第二季度又增加了3%;2016年,亞洲客戶在蘇富比香港之外的購買達到了48%,這也是這份報告在2013年開始就觀察到的現象,而且正在不斷加深。
瑞銀的報告還指出,盡管藝術市場依舊如一灘渾水般難以摸透,但是這些超級富豪們正在逐漸擴大全球頂尖藏家的名單。(根據《ARTnews》雜志所列出的年度全球200位頂級藏家)1995年,只有28位億萬富翁上榜,而到了2016年這一數字竄升到了72個。
美國頂尖藏家的數量仍舊處于領先地位,占據了榜單中的42個名額,但亞洲、尤其是中國藏家們則持續保持活躍。十年前的2006年,榜單上只有一名亞洲超級富豪,但到了2016年已經有14位榜上有名。
日本的超級富豪前澤友作(Yusaka Maezawa)購買了近年來拍賣場上最昂貴的幾件藝術作品,其中包括巴斯奎特的畫作。今年5月,他豪擲1.10億美元在蘇富比上購買了巴斯奎特的《無題》(1982)。而在去年春天,他在藝術上共花了9800萬美元,其中就有在佳士得以5720萬美元購買的巴斯奎特另一件1982年的《無題》作品。
2014年,由出租車司機發跡為億萬富翁的中國藏家劉益謙,兩次刷新了拍賣行中最貴中國藝術作品的記錄。他先是在4月花了3600萬美元買了一個明成化雞缸杯(他之后還用了這個杯子喝茶),接著又在同年11月以4500萬美元購入一幅藏族掛毯。
此后,劉益謙又在2015年末花了1.7億美元在佳士得買下一幅莫迪里阿尼的《側臥的裸女》(1917-18)。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