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30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了近30年,但關注力始終在藝術品收藏和藝術品投資方面,最值得培養的藝術品消費市場始終被行業忽略。2017年,人們開始關注藝術品消費市場的培育。缺乏藝術品消費基礎,藝術品市場就是空中樓閣。
2016年,以故宮文創為標志,授權及文創開始普及,2017年,文創及授權產品開發已成燎原之勢。“匠人精神”“工匠精神”“私人定制”已經成為熱點詞匯,這是催生高質量藝術品、工藝美術作品、文創產品的重要土壤,為藝術生活、品質生活積累了巨大動力。越來越多城市、社區引入雕塑、裝置、書畫等藝術品,進入公眾領域。這對社會促進藝術教育,引導公眾體會藝術品功用極為重要。
在互聯網時代,藝術品經營者的經營理念不能局限于彈丸之地,僅僅關心眼前的經營場地的狹小空間,互聯網為經營者拓寬了無限空間,APP、微商、公眾號、電子課堂、網站成為原有經營者和新投資者重點關注的領域。
2017年藝術品展覽展示活動空前活躍,以“藝術”加“地名”的展覽遍布全國。以故宮為代表的博物館、美術館及大量有實力的民營美術館在策展能力上普遍提升,北京、上海多個展覽參觀人數超過10萬人。大眾積極參與藝術品展覽參觀,成為一道風景線。藝術品講座也非常普遍。上海、北京、廣州、杭州、深圳許多商業機構開始布局公共藝術品常年展陳,一些藝術機構也主動進入商業空間,這對藝術教育及藝術品推廣有著積極意義。
2017年另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就是一些前衛藝術家充分利用科技及互聯網的技術與藝術思維結合,推出一些新穎的藝術空間展示作品,不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也讓觀眾置身藝術作品中,體驗性、沉浸感極為強烈。
多元融合成為當代藝術的最鮮明特點,35歲以下的觀眾對當代藝術有與生俱來的親近感,傳統藝術品越來越沉淀于資產財富領域,而當代藝術會成為時代年輕人的消費對象。雖然藝術品市場消費現在還有些冷清,但筆者認為,這幾年恰恰是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理性回歸期,也是蓄勢期,更是轉型期。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