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桂泱先生畫作《大河春秋》
流動的線條是中國繪畫筆墨語言中最基本的元素,其縮聚做點、闊展為面,綿延伸展、水墨氤氳,渾厚如“綿裹鐵”,凝實似“錐畫沙”,可謂內(nèi)蘊豐富、變化萬千,筆寫萬象、縱橫無極,造就了國畫歷史長河上一幅幅經(jīng)典的丹青佳構。在對國畫筆墨語言馭筆用“線”上,當代著名山水畫家李桂泱先生,顯然是一位高手。筆者以成功美術館館藏李桂泱先生作品《放眼古塬夢秋聲》《春風不改舊時波》等為研究對象,再作“溫故”探究,又有新的體悟發(fā)現(xiàn)。認為其畫面中筆線“藝象”所呈現(xiàn)的徐疾之動,濃淡之色,長短之形,粗細之貌,枯潤之神,勁健、婉轉之態(tài),交錯銜接、排列組合,成就了其體涉南北、取象朝暮、涵蓋四時的山水繪畫藝術宏大敘事。

李桂泱先生畫作《暮歸》
筆墨是中國畫的基本功,往往筆隨心運、墨落紙上,或剛或柔具象為畫面客觀線條呈現(xiàn)而氣象萬千。這種流動變化著的畫面構成諸元,呈現(xiàn)于李桂泱先生的畫作中有了“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南朝王微《敘畫》)的豐富內(nèi)涵和廣博的概括力。如桂泱先生以黃土塬野、雪后初霽之景為對象的《天高云淡》,畫家以濃淡不一、綿延擴展且富于體積的水墨潑染,造形丘巒層疊之形;用水墨互“破”之法,分際山梁、塬峁遠近呼應、高低掩映、峰巒疊嶂之貌。這種充盈的“水法”暈墨,與筆之側鋒鋪染的碰撞中,生生的雪落山塬生動自然,呈現(xiàn)于觀者面前。可見畫家在繼承國畫筆墨語言流動、變化基本法則上,立足黃土高原、特定時節(jié)的客觀山水獨特地貌、形質考量,繼而藝術再造的審美創(chuàng)見性。

李桂泱先生畫作《天高云淡》
再有《雪塬圖》《雪中行》等表現(xiàn)寒塬“雪景”作品,亦有相近的筆墨語言構成。而在圖示布陳上又有遠山造形的塊面狀水墨形態(tài),與近景蒼拙樹木枝干、黃土溝坎肌理的線性筆墨形成鮮明對比;將點綴溝壑梁峁間的牧羊,置陳于蒼茫恢弘的天地氣象,賦予畫面開闊、曠涼、厚重的畫面意境。

李桂泱先生畫作《春風不改舊時波》
國人常言:“書畫同源”,中國書法的“書寫性”也是中國繪畫筆墨語言的重要特征。唐代大書法家張彥遠曾以陸探微、張僧繇、吳道子等畫史名家作舉,言曰:“書畫用筆同法矣”。李桂泱先生山水繪畫中,對于這種毛筆書寫帶來的提按勾斫之法,亦有很深的研究與畫面創(chuàng)作實踐表現(xiàn)。如《暮歸》《放眼古塬夢秋聲》《大河春秋》等表現(xiàn)黃土、黃河四時、朝暮之景的畫作。其間縱橫溝壑、窯洞院落、交錯田疇、荒塬寒樹、洄環(huán)水波、點皴柴草不一而足,或宏大肅穆、莊嚴巍峨,或婉轉恣意、連綿不絕,意寫傳神、氣象各異。而這種不同的“筆象”“藝態(tài)”的呈現(xiàn),完全得益于畫家對書法用筆,點曳斫拂、“七筆”“八法”深入掌握和嫻熟運用。

李桂泱先生畫作《春水春山春無極》
又筆絕不斷、起伏成實、生死剛正、畫跡不敗,筆之筋、肉、骨、氣四勢俱彰,媾和生發(fā)而見《放眼古塬夢秋聲》天地同節(jié)、蒼莽沉郁之象,《大河春秋》黃河滔滔、山河亙古之史,《暮歸》線面交織、虛實相生之理,以及《春風不改舊時波》之山水空凈、畫面悠遠之境。其間點、線、面之皴擦,宜古宜今繼承中又有畫家主觀審美的思想融參,亦見與“書”之章法、體例相契之處。如畫中以“解索皴”之意,造形的樹木干枝虬結、水紋波形流動,其狀如“篆”;取“米點皴”神韻,繪寫的田野稼穡、土坎柴根凝而有力,其情似“楷”;斧劈、折帶,皴擦的黃土山巒體積、溝坎形狀,其貌存書法出鋒、退筆之態(tài),還有流云映襯、山巒蔭翳之處,其筆墨枯潤濃淡,尤見書之“飛白”、“漲墨”法。以上剖析,足見李桂泱先生的山水繪畫筆墨語言,與“書”同源、同節(jié)、同律,及其帶來的風神超逸、技近乎道的高妙筆墨審美內(nèi)涵。

李桂泱先生畫作《放眼古塬夢秋聲》
李桂泱先生山水繪畫線性筆墨,由“沉吟鋪辭”的邏輯,走向“怊悵抒情”藝術,所呈現(xiàn)的筆韻豐贍之姿,意氣駿爽動人之貌,還在于畫家對不同山水自然及其特征的精準把握,和“應物象形”上。

李桂泱先生畫作《綠遍江南春歸時》
譬如以江南水鄉(xiāng)之景為畫面客體對象的創(chuàng)作《綠遍江南春歸時》,以“春”之時令為主題的《春水春山春無極》,關注黃土塬野村落的畫作《一方水土》,“取象”黃土山野朝暮之景的《暮靄》,還有前文提及畫雪景的《雪塬圖》,表現(xiàn)黃河兩岸山水自然和人民生活的《大河春秋》等等。如此豐富的畫面對象題材,如此紛雜的山水自然觀照,帶給觀者“心靈映射萬象,代山川而言”的生命心象呈現(xiàn),也還得益于畫家青少年時期就進入鐵路系統(tǒng)工作,碾轉于內(nèi)蒙、東北、京郊、晉、冀、魯、豫、川陜的師造化、法自然,遍歷南北大好山水的“澄懷味象”。
李桂泱先生三四十年來堅持不懈的寫生,直面自然山水的貼近觀察、目識手記、心追神往,使其既不迷失于古人浩瀚的“筆墨技法海洋”之中,又于真實自然生活的筆墨創(chuàng)作實踐中,師法古人又堅定個性,棄其糟粕、凝萃精神。“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李可染語)遍覽名家而舍形取意,形成了“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筆墨審美內(nèi)涵。如《暮靄》《信天游》中,畫家將這線寫縱逸、伸縮的國畫筆墨語言空間變化本質發(fā)揮到了極致,使其線條的語言在他的畫面中更為自由、靈活,更富生命力。點線積累、密集通透,構成組合樹木、窯洞、房舍、牧歸,其線的組合帶給讀者厚實卻又透徹,專注黃土卻又不顯單薄的特征。而其對黃土大地的厚實特征呈現(xiàn)上,線條縱向伸縮形成大量的濃淡墨塊、色塊并線狀平行相疊,又在交錯排布中疏密相當形成留白,以其不專一家、不落成法、不拘一格的綜合性墨法特征,構成其獨創(chuàng)的“黃土”筆墨皴法的樣式。同時也賦予了黃土大地濃重的歷史感、滄桑感與厚重感。
如此看來,李桂泱先生于這不同題材上呈現(xiàn)的宏大敘事,和寄情山水、神游天地的宇宙生命關注,其所反映的正是中國山水繪畫傳承千百年的“天人合一”精神,是畫即是道“含道映物”而“與道同機”的哲學審美核心。是畫家與自然,觀者與畫作之間,建立起的“乾坤萬里眼,時序百年心”般的精神交互,遨游于天地之間、不羈于時空束縛的自由精神狀態(tài),也正是國畫山水蘊藏最為奧妙之處,是神游宇宙、萬物同律的空靈之境。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李桂泱,號開山工、苦吟齋主,1946年1月出生,河南省許昌市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山水畫研究會副會長,河北省石家莊市美術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作品《自有天地在人間》入選全國第七屆美展,獲河北省美展一等獎;《好山好水好人家》入選全國第九屆美展,獲河北省美展一等獎;《秦時明月漢時關》獲中國•日本美術交流90周年展銀獎;《黃土魂》入選全國建黨七十周年美展,獲山西省美展一等獎,《路漫漫》獲全國鐵路美展一等獎,《信天游》等三幅作品入選全國第九屆新人新作展,《一方黃土一方日月》獲全國首屆中國畫展佳作獎,《日頭從坡上走過》獲全國首屆山水畫金獎,《多情誰似塬上秋》獲時代風采全國寫生畫展佳作獎,《晚秋》入選第二屆全國畫院雙年展,《古風依舊》等八幅作品入選全國當代國畫優(yōu)秀作品展。

李桂泱山水畫《信天游》
注: 本站發(fā)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wǎng)”文章均來自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刪除,聯(lián)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