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1
李宏平先生山水畫《墨玉寫秋山》
中國的山水畫體現著千百年來的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審美精神的藝術形式。畫家往往于自然山水之間感悟天地之靈氣,宇宙萬物之精神,以道家“自然無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表現著千變萬化的自然景象。山水畫家李宏平先生的山水畫在追求水墨表現山水意境的同時,更融入傳統文人精神和時代精神,以質樸渾厚的水墨色彩和深幽逸遠的山水圖式表達著對傳統山水精神的追求,流露出對自然萬物的崇敬之情。
李宏平先生山水畫《泉水叮咚》
在《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的《山嵐》《墨玉寫秋山》《巴山秋日》等幾幅作品中,我們可以從渾厚蒼潤的畫面,精妙的筆墨營運,以及疏密有致的皴擦點染之間,細致地體味李宏平先生對山水意境的追求。清代的王概在《芥子園畫傳》中說:“一丘一壑著意太閑處,乃以云忙之。"透過濃郁的墨色,,神秘的云煙,輕盈的山嵐之氣,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詩意的田園意境,是樸素、自然的山水氣象。如《山嵐》一畫,以留白和清淡的水墨之氣寫意出翻騰的云煙、縹緲的霧氣,飛鳥徘徊更襯托出靈動飄逸的“氣”象。而山川以淡墨、焦墨層層皴寫,繁密的點皴使得山勢蒼雄而厚重,淋漓的墨氣描繪著蒼翠的山色和繁茂的草木,畫面愈發的生機勃勃。再如《墨玉寫秋山》亦是采用“虛實相映" 、“以虛代實”的表現方式,通過水墨的濃淡對比、層層疊加、虛實映襯,從而使得整幅畫面呈現出深邃悠遠的意境,而那掩映期間的屋舍人家更是帶給欣賞者無限遐想。
李宏平先生山水畫《山嵐》
在《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的《山嵐》《墨玉寫秋山》《巴山秋日》等幾幅作品中,我們可以從渾厚蒼潤的畫面,精妙的筆墨營運,以及疏密有致的皴擦點染之間,細致地體味李宏平先生對山水意境的追求。清代的王概在《芥子園畫傳》中說:“一丘一壑著意太閑處,乃以云忙之。"透過濃郁的墨色,,神秘的云煙,輕盈的山嵐之氣,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詩意的田園意境,是樸素、自然的山水氣象。如《山嵐》一畫,以留白和清淡的水墨之氣寫意出翻騰的云煙、縹緲的霧氣,飛鳥徘徊更襯托出靈動飄逸的“氣”象。而山川以淡墨、焦墨層層皴寫,繁密的點皴使得山勢蒼雄而厚重,淋漓的墨氣描繪著蒼翠的山色和繁茂的草木,畫面愈發的生機勃勃。再如《墨玉寫秋山》亦是采用“虛實相映" 、“以虛代實”的表現方式,通過水墨的濃淡對比、層層疊加、虛實映襯,從而使得整幅畫面呈現出深邃悠遠的意境,而那掩映期間的屋舍人家更是帶給欣賞者無限遐想。
李宏平山水畫《山歌一曲順江去》
宋·郭熙山水訓:“山無云則不秀,無水則不媚。”山為實,云水為虛,這是中國傳統繪畫藝術中的自然和諧的本質,更是繪畫中用筆、用墨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使得畫面靈動生趣。在李宏平先生的畫面中,畫家很好的掌握并運用這種寫意手法,是意境的營造,更是畫家“澄懷味象”的體現。作品《泉水叮咚》以開闊的構圖寫意出山巒層疊之勢,遠山淡墨如黛,近景中山岳雄厚,峭峰挺拔。繁密的筆墨皴染中仿若不見一絲縫隙,卻于近前極小的留白中給人一絲靈透之氣,流水汩汩自山野幽謐之處流出,這便是畫家寫水的能力,而上方的留白則給人對云煙、天空的想象,平添無限生機。再如《山歌一曲順江去》一畫,構圖巧妙,筆簡意遠,以飽滿蒼潤的墨色寫意出山色蒼茫、草木蓊郁之意象,墨色不經意間寫出的流泉意象,使得畫面意境更加的神秘、幽深。而山巒之上天空渺渺,云嵐之氣通透;下方則是清瑩的河水,淡墨隨意刷出山峰倒影,河面上舟船來往,唱著山歌的漁人為這清幽的畫面增添諸多詩意。
李宏平先生山水畫《巴山秋日》
李宏平先生在傳統水墨繪畫的基礎上,注重對山水意境的追求,精湛的筆墨繪寫著山水之貌,和幽深秀逸的山水之氣。巧妙的畫面構圖,熟練的皴擦點染,于疏密有致,繁而不亂的筆法、墨法中呈現著自然山水的生機和活力,更表達著對幽謐田園山水的無限熱愛。(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汪利利)
畫家簡介:
李宏平,筆名,槐石,1970年出生于陜西平利縣。1994年畢業于寶雞文理學院美術教育系。現為西安中國畫院畫家,西北大學藝術學院特聘專業教授,陜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書畫藝術研究院理事,天人文學書畫院院士,陜西省慈善書畫協會畫家。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