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1
成功美術館館藏張東林先生畫作《李白·登五老峰詩意圖》
線寫點厾幽林深,密密匝匝萬木蔥。
黑白律動生奇思,景與神會得佳境。
中國的山水畫家們,在對自然天地“心窮萬物之源,目盡山川之勢”的體物發現中,強化提煉出來了畫面對象的獨特形神稟賦,也以各具特色的線面繪畫語言,建構出來了獨具個性的畫面意境呈現,繼而也給觀者帶來了充盈著其強烈主觀意識的審美體驗和情感表達來。在《西部成功書畫家》近日刊載作品中,再次賞讀到當代密體山水畫家張東林先生畫作,筆者不禁于其《李白·登五老峰詩意圖》整體上飽滿充實的繁茂林木畫面,又內涵虛實相生、對立統一的關系調和中,審美體悟到了畫家“從自然的撫摸,生命的傳達,到意境的創造”,而主觀神識亦與之共鳴協律、共情生發,也進入到那幽密深邃的性靈之境地中去了。
“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攬結,吾將此地巢云松”。賞讀張東林先生這幅以“松林協奏”為對象造景造境,并題跋以如此充滿想象夸張意趣詩句的《李白·登五老峰詩意圖》。筆者于其深徹體物取象和傳神寫照的畫面表達上,得見其蒼蘚鱗皮、蟠虬乘空欲附云漢,嶙峋剛健、傲骨崢嶸歷寒不衰一般的老松形貌精神,亦還聯想到五代畫家荊浩“因驚奇異,遍而賞之”的入骨得髓一般深入自然形神“師造化”觀松體驗,及“凡數萬本,方如其真”的觸目會心一樣搜妙創真“得心源”畫松實踐來。想來張東林先生這對比鮮明、幽密豐盈而“既全且萃”的繪畫創構,亦不乏“度物象而取其真”的豐富又扎實“法自然”搜尋和得神韻感物來。譬如畫面中筆線粗細、屈曲,錯雜構建的抱節不屈、雄壯重茂古松樹干;中鋒徐疾、枯潤,密織賦形的枒杈交柯、八面生發奇錯松枝;以及水墨滃暈、生發渲淡,籠罩營造的深邃幽寂、彌漫朦朧松林煙景。這些外賦自然形神骨相,且極顯密林奇松、氣象萬千且密而不塞、繁而不雜,亂而不亂、齊而不齊的客觀對象本真反映,亦都可見自然密林初入畫家眼簾,即能惟精惟誠而得其真的應目會心體物抓取。
山水的畫面構建,既是畫家筆意縱馳、墨落飛花的“代山川而言”,也是情寄筆墨、章法等畫面構成要素里的“神遇跡化”貴在得意意境反映。于張東林先生的這幅《李白·登五老峰詩意圖》而言,不僅是那畫家目之所及的蒼古奇崛、矯健雄勁如龍老松形姿所彰,秀茂繁密、郁郁蔥蔥自然山林之象所顯,更是畫家以樹木雄健本質形貌繪寫,所象征的強健不屈、堅定不移生命力量表達;以叢林薈蔚自然情狀營造,所寓興的生機萌動、盎然蓬勃草木自然氣象蘊含。還有如畫面中,其雙松左右對峙、枝丫交合相攙布構的林叢空間里,線勒造形寫真、大紅鮮妍敷色,而沉浸于嗩吶、鼓樂和鳴音樂,又形神夸張富于強烈視覺沖擊的鮮明人物點景置陳。這不僅為這自然林叢畫面增添了生動活潑人文氣息,也更加從反面襯托了密林天地的幽寂靜謐之境來。同時也還于“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的畫面密林空間,及“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澄澈靜照世界,主觀神意與客體自然相契的性靈之境反映中,而見其精神之棲息、心靈的歸處……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張東林,河南省鄲城人,定居北京,從事中國畫研究和創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高研班導師、特聘教授,清華美院山水畫高研班特聘導師,北京師范大學啟功書院藝委會委員,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首都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百家金陵畫展金獎獲得者。作品參加全國美展、全軍美展、北京國際雙年展、國際造型藝術展、法國盧浮宮等國內外重要展覽,多次舉辦個展和聯展,在國內外獲得好評。部分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新加坡藝術博物館、江蘇美術館、中央黨校、中央電視臺、北京大千畫廊、榮寶齋美術館、廈門美術館、洛陽美術館、高劍父紀念館、陳樹人紀念館、廣東南方美術館、福建博林藝術館等藝術機構收藏。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