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7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天門云海》
山水畫是中國獨有的畫種,表現著豐富多彩的自然之美。它是中國人登山臨水親近自然的情結,更是根植于中國人內心深處對自然的敬畏之情;山水畫集中體現著中國人對自然的關照和審美意識,也間接的反映著社會生活風貌。“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人對于自然山水的熱衷是直白而精神具象化的,“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賦予山水以人的精神、情感,使得內心之境界“超以象外”,既得自然之澄澈的心境,又體現出山水所承載的人文精神和獨立人格。泰山畫院院長,泰安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劉建東先生的山水畫作品,取材雄偉壯觀,自然景色秀麗,歷史底蘊深厚的泰山,以獨特的筆墨方式和精妙的構圖,寫意出泰山莊嚴、巍峨的自然山水景觀。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云山秋色》
在劉建東先生的畫面中,常常可以看到峰巒疊嶂,云煙環繞,山勢險峻,奇峰異石,草木蔥蘢,霧氣氤氳,雪掩蒼山的自然景象;更可以欣賞到石階蜿蜒,南天門于云霧間隱現,古寺靜穆,以及散落在林間、山頂的亭子等等人文景觀。《深山藏古寺》一畫將空間結構處理的恰到好處,遠近虛實之間體現出極目遠眺的開闊意境,通過綿延的山岳上矗立的寺廟塔尖,表現出傳統審美意識中的“廣大”和“幽微”之美。《古寺深雪圖》《古寺薄靄圖》兩幅作品,通過自然氣象的變化,體現出人文景觀與自然山水的和諧共生,亦是傳統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一種顯現顯。畫家通過精湛的水墨運用,以濃淡干濕焦之墨色變化,通過水破墨,水墨的滲化等筆墨技法,巧妙的架構、摹寫出山川層疊之貌;或以留白表現出雪落山川之貌,或以少量的淡墨暈染,輔以水的自然滲化表現出霧氣朦朧之態。畫面自然酣暢,筆隨心運,水墨淋漓。再有《古寺高秋圖》《古寺秋聲圖》兩幅作品,以“古寺”為主題,描寫古寺周圍山川之高秋景象。以山川的沉厚和草木色彩之變換,淡雅的鵝黃,輔以明麗、厚重的藤黃與濕墨的山石形成鮮明的對比,又使得畫面充滿著生機活力,表現出“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的詩意意境,更表達著畫家豐富的筆墨情趣和自然質樸的水墨意趣。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云涌天門》
就筆墨而言,劉建東先生的筆墨是創新的,在傳統的筆墨程式和水墨技法中有機的融入水彩畫的用色技巧和用筆技巧,使得他的山水畫于水墨的厚重氣韻中產生了透明酣暢、淋漓清新、幻想與造化的視覺效果。這一融合創新也使得劉建東畫家在云煙的表達上更加的靈動和輕盈,給欣賞者一種流動變幻的視覺意象。《山靜云初吐》畫面中,大面積的留白表現出煙云縹緲的景象,再以淡墨與山勢截斷邊緣處輕擦,形成一種水墨滃然的筆觸,自然過渡成抽象的云煙之氣。遠山以淡墨勾勒而出,近景中山石、雜巖疊嶂,險峰、山巒相接,濕墨、清墨交融遒勁的短線皴寫出山石紋理、縫隙,構圖可謂是深遠而立體,墨彩在枯潤焦濕、濃淡輕重變化之間,清爽而干練,內斂的墨線和飄逸的水氣中營構出一個靜幽的山水之境。而《天門云海》在墨氣的煙云的表現上,則通過焦墨摹寫出莊嚴、巍峨的山川氣勢來烘托,以山石峰巒的“實”,來表現云煙的“虛”,通過水墨烘托出云塊,墨色過渡自然,氣象宏闊。《云涌天門》《泰山云海》則又是一種水墨表現手法,通過墨色的濃淡層層遞進,由重到輕,至空靈的留白,帶給欣賞者的又是一種審美感受。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泰山云海》
還有《林亭春蘭》的清幽和隱逸之趣;《清泉石上流》一畫清新、恬淡、隱逸的生活意味;更有竹石相伴,不懼風雪,卓然而立的《瑞雪圖》。他的筆墨立足傳統水墨山水繪畫,大膽創新,用筆從容,筆墨技法多變又不失秩序。他的山水畫不是對自然山水之景的再現,而是對自然山水的“再造”和山水意境的心象營構。這種“再造”和心象表達式畫家對傳統繪畫中“澄懷味象”“萬趣融其神思……暢神而已”等審美意識的深刻理解而來。劉建東先生的繪畫作品不管是在筆墨精神上,還是畫面意境上都很好的展現著文人繪畫的人格精神。更張揚著時代發展中,山水之于中國人亙古不變的“寄托”情結。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深山藏古》
(成功書畫家網記者 汪利利)
畫家簡介:劉建東,1962年生,1982年畢業于泰山學院美術系。現任泰安市美術館館長,泰山畫院院長,研究館員。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世界水彩畫聯盟成員,山東省美協水彩畫藝委會副主任,泰山學院客座教授,泰安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山靜云初》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清泉石上》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林亭春蘭》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古寺深雪》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古寺高秋》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古寺秋聲》
和藹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古寺薄靄》
成功美術館館藏劉建東先生作品《瑞雪圖》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