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2
成功美術館館藏楊季教授作品《雨后聽取蛙聲一片》
中國畫線律產生的音韻節奏,既透露著生生不息的生命形象姿態,又內蘊著通天盡人的詩意心懷,于是天地造化的生機,藝術創構的趣韻,人文精神的意境亦都潛藏其里、映射其中了。譬如《西部成功書畫家》近來刊載西安美院楊季教授的《雨后聽取蛙聲一片》《暗香浮動月黃昏》等,這些用筆簡括而意趣生動,造形夸張而寫意傳神的古典人物題材畫作即是如此。其中既有“骨氣、形似”之間所展露的對象人物飄逸超然、蕭散不羈形神之賦,亦有“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所營造的形與神合詩境,及與道契合的天人合一哲學內蘊。
成功美術館館藏楊季教授作品《暗香浮動月黃昏》
具體剖析作品來看,如這幅《雨后聽取蛙聲一片》的賦形表象畫語,筆作頓挫、墨分陰陽、毫櫧縱橫、線律徐疾,而山石肌理嶙峋自然、磊落錯疊,人物身形灑落不拘、任性不羈,有那按形求法、觸目會心的學窮性表之妙,亦見墨賦其形、水行其勢的寫意得神之趣。既見愛尚自然、向往田園的畫面詩境創構立意,猶顯畫家情志之噴涌傾訴,運思之恣肆抒發。還有畫面的物象布陳上,雖山石疏疏朗朗但又有聚散離合之勢,人物也只一二卻作正側錯落安置,使得整體畫面不假雕飾而見空凈明快、淡逸雋永之味,不失萬物蔥蘢化醇、天地氤氳秀杰的生命活力,愈見“雨后聽取蛙聲一片”的鄉村田園詩意聯想來。
成功美術館館藏楊季教授作品《入秋暮聽蟬》
還有《暗香浮動月黃昏》一作,線寫墨落隨形而賦又“貴在神也”,曲直疏密、枯潤濃淡之間又為注重對象本質特征的強調。譬如畫面中造寫束于柱上帷布的舒婉繚繞、柔和秀逸線態,愈見對象絲綢布料的柔軟質地來;再有隨風飄蕩簾櫳的剛健沉實、稚拙枯澀線跡,亦見竹篾編織的透而不透朦朧質感;還如畫面前景盆中牡丹枝葉的用筆酣暢、墨色淋漓之寫,更顯花木扶疏、枝葉葳蕤的生命力量。而“線寫墨染彩賦神,姿態綽約遲移步。徘徊踟躕徐撫簾,團扇輕舉欲遮面。”的云鬢宮妝仕女置身于這樣的畫面背景中,月隱昏黃、暗香浮動的畫面氣氛營造,猶顯應約而來女子等待郎君久久不來,而焦躁、糾結的復雜內心活動,亦見畫家“寫其形”“傳其神”“寫其心”的形神之構深徹體悟應用。
成功美術館館藏楊季教授作品《浮云帶雨空對月》
再如這造型夸張寫意而高士或行或立、形神淡泊自然的《入秋暮聽蟬》,映襯于畫面中的草木三五橫斜、寥落疏離越見“入秋”百物凋敝的蕭瑟秋意,“暮聽蟬”鳴的凄清意蘊,讓筆者情不自禁聯想起“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的超然物外、安逸閑適之境來。再有畫面中以枝葉疏朗朗、紅果俏生生的寥寥兩三叢野果映照的《浮云帶雨空對月》一作,執筆揮毫潑墨而書的二三文士或前或后依于石畔,寬綽袍袖隨運筆縱橫而動,蹁躚衣袂因筆之提按而舞,既有文人雅聚的“耕云鋤月”一般閑逸松散生活場景展現,亦見古人寄情于書畫文娛的“解衣盤磅”超然物外之境追求。而背景中水墨潑灑沖染的一團團與客觀景致無甚關系,卻能與其畫面所涉其它實景藝相,能形成對虛實對立、節律氣韻的斑斕墨象映襯,愈顯那“浮云”去留無意、變化無形的“不器”虛懷道境,月兒陰晴圓缺又周而復始的變化恒常、天地運轉之思。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楊季,祖籍山東,陜西三原人。西安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中國國家畫院陜西中國畫創作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市美協副主席、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級精品課主講,西安中國畫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陜西省國畫院畫家,陜西省美術家協會人物畫藝委會委員,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壁畫藝委會副主任,德國杜塞爾多夫城市畫家,西京學院客座教授。西安培華學院客座教授。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