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成功美術館館藏徐鴻延先生作品《白云紅葉萬山秋》
清人唐岱的《繪事發微》中說:“水墨雖妙,只寫得山水精神,本質難于辨別。四時山色,隨時變現呈露,著色正為此也。”可見山水之朝暮晦明、春秋冷暖之征,亦需以丹青色彩敷染之,方能見其四季榮枯生發的自然相態本質來。賞讀《西部成功書畫家》刊載陜西女畫家徐鴻延女士筆下山水,而能得見其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艷絢爛的鮮活面貌,山野雋逸華美、自然生機盎然的生動氣象。究其緣由,即在于畫家能將其個人深徹寫生體物獲得的時移景異、千變萬化真義,放置于應目會心、氤氳成彩的運思創構過程中,繼而兼取中西、墨彩相彰、主客交融、心物熔冶,又遷想妙得轉化為立山巒形質、分嶺壑陰陽、彰春秋之質,而得其意表的畫語表現上。
譬如此次刊載徐鴻延女士這幅云鎖峰腳、溪澗潺湲、秋水澹澹的《白云紅葉萬山秋》,無論是牧牛閑逸覓食的近水坡岸,巨巖層疊橫斜的險峻崖頂,還是山勢奔趨起伏的中景坡嶺,山巒錯落陣列的遠景群峰,以及擁擁簇簇密集而成遠山林木,葳蕤濃郁枒杈叢生的近樹枝葉等等。畫家都在筆墨線面應物象形,勾勒皴染其或奇或正形廓骨架,寫照造形其高聳踞臥迥然形貌的基礎上,又運用西畫水彩之法而以略略調合水墨的橙黃之彩,因其凹凸碐磳、縱橫高遠之質,而或厚薄或深淺或交融或分明隨宜敷染之。如此不僅冷暖融匯、色墨互滲消弭了峰巒表面的圭角奇錯面貌,也更見百草豐茂、絢爛多彩的主觀體驗強調,及所內蘊的“清黃半染平蕪色”一般,秋草漫山遍野,尤勝春朝繁茂的詩意真景之寫。
成功美術館館藏徐鴻延先生作品《閑牧西峰下》
再有以鮮艷又深沉的丹朱、橙紅,而濃墨重彩、枯潤有致著色,沒骨隨形點厾的燦若云霞遠林近樹紅葉之寫,亦可見其繪畫創構中對色彩精神內質的高度重視和深入實踐。這樣,既是其以“秋”立意而“隨類賦彩”“以色貌色”,抓住特定季節山水氣象本質的“白云紅葉萬山秋”審美開掘和賦象呈現,亦還有畫家以“霜葉紅于二月花”似的熱烈、昂揚主觀情感表達,熔鑄于客觀山水的豐饒韻致和典型情貌,而取色彩語言敷染鮮明象征意義,所承載的寄情于景深徹反映。
再有純以水墨造景造境、寫其精神的《閑牧西峰下》一作,擦染層疊、枯潤交映而見近景緩坡凹凸不平、崎嶇坎坷之姿,濃墨豐潤、酣暢淋漓又得峰腳樹木蔥蘢茂密、郁郁深秀之貌,以水破墨、濃淡有致還顯遠山峰嶺陰陽晦明、通透沉郁情狀,寫意勾勒、虛實映襯又見驅牛涉水野牧悠閑、山明水凈意蘊。此作,畫家雖僅以水墨媒材立象表征,少見華美之彩渲染,然其以水運墨、運彩之中,所顯現的通透性、流動性、交融性、互滲性,仍然是相通的。故而墨雖有其色濃淡之別,亦見峰巒向背之質;筆雖有其跡枯潤之異,而顯草木枯潤之征。況墨色有無之間,也能得見山巒橫亙、流水湯湯的動靜之態。“閑牧西峰下”的俊逸明朗自然寫照,及怡然自得山水之趣,也在這水墨之彩的絪蘊間縈繞徘徊……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畫家簡介:徐鴻延,陜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中國山水畫教學與研究工作,同時從事詩詞創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文聯“德藝雙馨”優秀會員稱號獲得者。2014年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訪問學者,2017年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訪問學者。
繪畫作品曾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研究》《美術觀察》《美術研究》《美術與設計》等報刊雜志發表。出版《徐鴻延山水畫集》作品集多部。參加日本、土耳其、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俄羅斯等國的繪畫聯展,并多次舉辦 “春秋”“時空”“原跡”“心.游”等個人繪畫作品展覽。發表論文《中國山水畫筆墨語言的美學意蘊》《山水畫寫生圖式研究》等多篇,出版專著《現當代山水畫形態概述》一部。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