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0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明久先生作品《秋月》
“金風吹染點點紅,崖間蒼苔靜且澄。太行四時畫不足,醉人還是秋水聲?!惫P者賞讀“國慶75周年·成功美術館館藏名家展”推出當代著名山水畫家李明久先生作品《秋月》《金秋時節》等,于其皴染斑駁層疊,設色冷暖交替,山石崢嶸碐磳,布陳縱橫奔騰的山水圖景中,亦還體悟到了秋染太行而漫山蒼莽的自然之真,畫家心物交融又清闊澄明的山水神韻。其焦墨枯渴且皴擦一體而出的峰巒形質意筆所寫,愈見太行莽莽榛榛的風韻神氣來;赭石統染渲淡、橙紅星羅點厾的隨類賦彩調和輔助,亦彰秋山明凈澄澈的本質特征;而這點線綜雜、墨色相宜又對立統一的立意定景運布,也猶顯畫家以“秋”寫意、情寄太行且體合為一的繪畫創構審美之旨來。
清代鄭績論畫說:“學寫山石,必多游大山,搜尋生石,按形求法,觸目會心……存乎其人,學貴心得”。賞讀李明久先生筆下的太行山水亦是如此,其引人入勝處猶在不拘正側用筆、皴擦形式束縛,而盡得對象典型特質的“按形求法”筆墨語言新象探索表現上。譬如這幅《金秋時節》,畫家焦墨頓筆提擦又縱勢排疊而成的筆觸相態,顯然是抓住了太行山野石面凹凸不平、粗糲綺錯具象特征的抽象筆墨畫語呈現。而墨色深淺、筆跡虛實錯布陣列的紛雜不齊之象,律動排疊、音韻羅列組合之下,卻又逾能彰顯澄明清空的秋山視覺效果感受和精神體驗來。再有醒目熱烈的橙紅之彩,依著焦墨寫意造像的雜樹荒草之形,隨宜點染而賦、用彩助墨乃明,墨彩相合又神氣生動猶見金風送爽、層林盡染賽春朝的昂揚意蘊。
成功美術館館藏李明久先生作品《金秋時節》
可見“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的中國繪畫,其畫面對象的姿態,往往能從其變化萬千、樣貌豐饒的筆墨語言中透露出來。再如《秋月》一作中,蒼拙不羈、逸筆草草所強調的峻拔山巒形象“似與不似”之貌,又于“不似之似”為其真似的搜妙創真運思中,創造出了比現實太行山貌更美、更能引起觀者共鳴的藝術典型來。其力貫筆根、鋒型散亂的墨透紙被皴擦,紛錯歧出、恣肆放達的解衣槃礴勾寫,筆跡露白、逸動飛揚的蕪雜筆鋒掃過等等,這些越見抽象寫意的畫語組構在一起,亦越加呈現出蒼苔深沉、怪石嶙峋、奇峰嵯峨、山谷幽寂等自然山野的不飾之象和荒莽本真來。還有高高低低、或遠或近、疏疏密密,朱色點染的峰頭、崖壁、坡坂樹木,與之赭色賦彩的向陽峰巒肌理,混雜水墨青灰渲染的峰腳霧靄、遠天煙嵐,冷暖、深淺對比協和而氣韻生動,不禁讓人聯想起杜牧《山行》中描寫秋景的詞句來,“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李明久先生“秋染太行滿山蒼”一般的絢爛而明凈之景,令人悠然忘我詩意之境呈現,不止在于其運轉變通而立其形質、分其陰陽的契相筆墨、設色語言反映,也更在于畫家“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運思,又囊藏萬物、置陳布勢的章法位置安布。如《秋月》中景山巒挺拔高聳、奔趨而來、高低有勢,形貌取象迥然又音韻錯布的律動起舞感染;還有雙峰對峙、縱橫交錯、圓轉環抱,而用實襯虛且遠天無際、空谷回音的虛靜澄明觀想……還如《金秋時節》的群峰參差起伏整列、坡塬,遠近高低呼應呈現雄峻豪邁之勢。云逸深谷、霧縈峰腳,而以虛映實的杳渺飛揚之姿。還有亭矗高崗而巍巍聳峙,使之情駐其上產生的極目遠眺、游目騁懷遐想。更有險峰飛瀑如練垂掛與近景溪澗潺湲叮咚相得益彰,而動靜運構藝術通感帶來的悅耳動人之美、陶然欲醉之樂。
(文\成功美術館書畫藝術評論員 馮宜玉)
藝術家簡介:李明久,男,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生于1939年,號長白山人,踏山者,別署抱山館主,蹊園老人,吉林榆樹人;擅長山水畫,師承關松房、王仙圃、尹瘦石等名家。1960年入哈爾濱藝術學院美術系,專攻中國畫;1964年畢業后相繼在黑龍江省委主辦的《黨的生活》雜志和黑龍江日報社從事美術編輯工作;1978年始執教于河北師范大學美術系,曾長期擔任美術系主任,河北省政協委員。河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河北省管優秀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華美術在線藝術總監。
注: 本站發表文章未標明來源“成功書畫家網”文章均來自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聯系郵箱:1047780947@qq.com